最新文章导读
精彩人生
病魔无情,人间有爱——记五连知青的一次募捐活动[尤顺发] | 17-05-18 | ||||
张秉恒与《道德经》[彭利铭] | 17-05-16 | ||||
我们的学习小组[伍莉洁] | 17-03-26 | ||||
工程二连诗贺“天宫二号”升空[刘长青] | 16-10-14 | ||||
祝贺天宫二号发射成功![伍莉洁] | 16-09-16 | ||||
清华材料学院冯庆玲教授荣获德国爱尔福特科学院Paul[摘抄] | 16-08-18 | ||||
34团北京荒友舞蹈队的第一次活动[唐毅] | 16-05-11 | ||||
34团影视组成立[王江萍] | 16-05-11 | ||||
工程二连2016元宵节网上联欢会[刘长青] | 16-02-23 | ||||
坚强的吴永祺大哥[伍莉洁] | 15-11-09 | ||||
红毯吟[石昆喜] | 15-10-22 | ||||
回忆迎考的日日夜夜[张国辉] | 15-09-26 | ||||
八五八农场赠书活动纪实[伍莉洁] | 15-09-03 | ||||
知青夫妻 相濡以沫[董宗平] | 15-07-07 | ||||
《一路“青歌”一路情》——知青之歌沪杭演出满月记[石昆喜] | 15-04-19 | ||||
教育信息化建设陪伴我走过了卅二年快乐历程[沈文华] | 14-12-24 |
张秉恒与《道德经》
2017-05-16
作者:彭利铭
张秉恒简介
原八连北京知青。现任中文宣三百书画院书法院书法家, 中国书画研究院艺委会委员,北京书画家研究会会员。受家庭影响,自幼喜爱书法,犹以隶书为精,作品达几百幅,覆盖各类章法。书写道德经、五言对联百幅、七言对联百幅,吴氏小学要言、吴氏教子弟言、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书道成语百句歌等长卷。曾荣获全国书法百杰荣誉称号。
友人转来张秉恒先生的隶书老子《道德经》一书大样,细细品尝,颇有感受,随笔记之。
第一是精神当敬。众所周知,《道德经》通篇五千多字,故又名《老子五千文》,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八十一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也是中国文化从古至今的精髓。书中所讲,寓意深刻,《道德经》需要自己专心去领悟。身为学书之人,我也曾多次抄写《道德经》,但总是功亏一篑。而今张秉恒先生展现给我们读者的是如此认真、工整抄录的《道德经》全文,这种态度和精神是令人敬重的。了解了秉恒先生的经历,才解其因。他自幼受父亲的影响,喜欢传统文化。在北大荒九年多的锻炼中,形成了不畏艰难、顽强刚毅的性格。在老北京三中八年的传统教育熏陶下,有些近于醇厚和循规蹈矩,故形成了自己做事沉得下去不浮躁、耐得住寂寞不张扬的性格,在书法方面则表现为习书和创作的认真求实的态度。
第二是文气当亲。在习书和创作过程中,秉恒先生主张学习传统文化,并注意在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的营养。其做法就是在读书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自身修养,并在内容中选择一些励志、修心的文辞进行书写。
第三是观点当倡。秉恒先生在习书和创作过的程中善于总结心得体会。他曾提出书法“中庸”的观点,认为书法实践离不开度。这个“度”是祖先们的碑帖和字帖已经规定好的,故不可轻易破之,尤其是隶书和篆书更要严格坚持法度不可轻易或率意。这里边就有涉及审美观点的问题,是从字形的美感中体会笔者的功夫,还是从丑字当中提炼出美,在书界一直是讨论的内容。秉恒先生坚持前一种。他跟我说:“李煜说‘壮岁书亦壮,老年书亦老。’他认为年轻力壮时应追求字形美,到老年时则自然趋于苍劲”。他还说:“我曾在南方一旅游点,看到一幅巨作,就是书写长篇文章,首先的感觉是隶书从字形到笔画都非常规矩,然后看题款,不禁惊叹不已”。因为是九十六岁老者写的字。受这位老先生的启发,秉恒先生开始坚持写规矩隶书。秉恒先生解释中庸是什么,他认为均衡、对称、舒展、和谐是隶书的主旋律,故在这四个方面不过之亦无不及即书法中庸。
再有是成果当贺。秉恒先生也算是高产的书法家了。在他的笔下已有《唐诗句百幅五言联》、《唐诗句百幅七言联》、《洛神赋》、《吴氏小学要言》《吴氏小学教弟子言》、《魏徵谏太宗疏》、《书道成语百句歌》、《老子道德经》等长卷作品面世,总计八十多米。特别是《老子道德经》长卷用皮纸书写上下两卷共四十多米。其他作品也有两百多幅,包含各种字体、多种章法、大字一尺多,小字三厘米,写出了多种风格。张先生曾写晋草唐楷未入里,秦篆汉隶已能为,表达他对汉隶、秦篆的喜爱和执着的追求。我看到他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张秉恒隶书》、《张秉恒篆书作品集》后,确认他的隶书和篆书达到了“能为”的水平了。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隶书在中国书法史上最重要的作用是笔法的创新,一是波折,另一是出锋。自从东汉隶书成熟后,中国文字便开始走上了方块化,成为 “今文字”而一直沿用至今。秉恒先生所书有《曹全碑》《史晨碑》,笔画圆润飘逸,如行云流水的清丽雅秀;有如《礼器碑》粗细有致、端庄严谨;有《张迁碑》、《西狭颂》、《鲜于璜碑》等骨力雄健,方正险峻,结构内松外紧。全篇工整匀适,点画俯仰,法度有素,变化得体。恩师欧阳中石曾多次指出:“习字,先学其形,再追其神,得其神者,自有画貌”。今赏秉恒先生之书作不正是如此吗!
本次出版的隶书《道德经》五千多字,六百多行用皮纸书写,对书写者要求很高,写了错字不能改,字未写好无法重写。所以作者如功夫不到实难完成。秉恒先生能够做到,是他平时严格要求、认真研习的结果。他以用创作心写字,以饥渴意读书来明志。他跟我说,练字从来不用旧报纸,都是用宣纸,把练字视为创作,在珍惜笔墨的情况下,练字进步才快。《道德经》的书写还有一个难度就是变化的问题。由于是多行、多字跃于一纸之上,故书写时力求变化。这就要求作者能够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转载自海外网
注:作者彭利铭为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张秉恒简介
原八连北京知青。现任中文宣三百书画院书法院书法家, 中国书画研究院艺委会委员,北京书画家研究会会员。受家庭影响,自幼喜爱书法,犹以隶书为精,作品达几百幅,覆盖各类章法。书写道德经、五言对联百幅、七言对联百幅,吴氏小学要言、吴氏教子弟言、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书道成语百句歌等长卷。曾荣获全国书法百杰荣誉称号。
友人转来张秉恒先生的隶书老子《道德经》一书大样,细细品尝,颇有感受,随笔记之。
第一是精神当敬。众所周知,《道德经》通篇五千多字,故又名《老子五千文》,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八十一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也是中国文化从古至今的精髓。书中所讲,寓意深刻,《道德经》需要自己专心去领悟。身为学书之人,我也曾多次抄写《道德经》,但总是功亏一篑。而今张秉恒先生展现给我们读者的是如此认真、工整抄录的《道德经》全文,这种态度和精神是令人敬重的。了解了秉恒先生的经历,才解其因。他自幼受父亲的影响,喜欢传统文化。在北大荒九年多的锻炼中,形成了不畏艰难、顽强刚毅的性格。在老北京三中八年的传统教育熏陶下,有些近于醇厚和循规蹈矩,故形成了自己做事沉得下去不浮躁、耐得住寂寞不张扬的性格,在书法方面则表现为习书和创作的认真求实的态度。
第二是文气当亲。在习书和创作过程中,秉恒先生主张学习传统文化,并注意在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的营养。其做法就是在读书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自身修养,并在内容中选择一些励志、修心的文辞进行书写。
第三是观点当倡。秉恒先生在习书和创作过的程中善于总结心得体会。他曾提出书法“中庸”的观点,认为书法实践离不开度。这个“度”是祖先们的碑帖和字帖已经规定好的,故不可轻易破之,尤其是隶书和篆书更要严格坚持法度不可轻易或率意。这里边就有涉及审美观点的问题,是从字形的美感中体会笔者的功夫,还是从丑字当中提炼出美,在书界一直是讨论的内容。秉恒先生坚持前一种。他跟我说:“李煜说‘壮岁书亦壮,老年书亦老。’他认为年轻力壮时应追求字形美,到老年时则自然趋于苍劲”。他还说:“我曾在南方一旅游点,看到一幅巨作,就是书写长篇文章,首先的感觉是隶书从字形到笔画都非常规矩,然后看题款,不禁惊叹不已”。因为是九十六岁老者写的字。受这位老先生的启发,秉恒先生开始坚持写规矩隶书。秉恒先生解释中庸是什么,他认为均衡、对称、舒展、和谐是隶书的主旋律,故在这四个方面不过之亦无不及即书法中庸。
再有是成果当贺。秉恒先生也算是高产的书法家了。在他的笔下已有《唐诗句百幅五言联》、《唐诗句百幅七言联》、《洛神赋》、《吴氏小学要言》《吴氏小学教弟子言》、《魏徵谏太宗疏》、《书道成语百句歌》、《老子道德经》等长卷作品面世,总计八十多米。特别是《老子道德经》长卷用皮纸书写上下两卷共四十多米。其他作品也有两百多幅,包含各种字体、多种章法、大字一尺多,小字三厘米,写出了多种风格。张先生曾写晋草唐楷未入里,秦篆汉隶已能为,表达他对汉隶、秦篆的喜爱和执着的追求。我看到他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张秉恒隶书》、《张秉恒篆书作品集》后,确认他的隶书和篆书达到了“能为”的水平了。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隶书在中国书法史上最重要的作用是笔法的创新,一是波折,另一是出锋。自从东汉隶书成熟后,中国文字便开始走上了方块化,成为 “今文字”而一直沿用至今。秉恒先生所书有《曹全碑》《史晨碑》,笔画圆润飘逸,如行云流水的清丽雅秀;有如《礼器碑》粗细有致、端庄严谨;有《张迁碑》、《西狭颂》、《鲜于璜碑》等骨力雄健,方正险峻,结构内松外紧。全篇工整匀适,点画俯仰,法度有素,变化得体。恩师欧阳中石曾多次指出:“习字,先学其形,再追其神,得其神者,自有画貌”。今赏秉恒先生之书作不正是如此吗!
本次出版的隶书《道德经》五千多字,六百多行用皮纸书写,对书写者要求很高,写了错字不能改,字未写好无法重写。所以作者如功夫不到实难完成。秉恒先生能够做到,是他平时严格要求、认真研习的结果。他以用创作心写字,以饥渴意读书来明志。他跟我说,练字从来不用旧报纸,都是用宣纸,把练字视为创作,在珍惜笔墨的情况下,练字进步才快。《道德经》的书写还有一个难度就是变化的问题。由于是多行、多字跃于一纸之上,故书写时力求变化。这就要求作者能够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转载自海外网
注:作者彭利铭为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彭利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