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老战士风采录:记八五八农场党委正副书记马传银肖天平同志(二)
2015-09-19

作者:八五八农场老兵 张效联

             新兴农场的两位带头人
  八五八农场距离虎林正东方70千米距离,占地700平方千米,是面积广阔的荒原水网沼泽地带。西邻八五零“老大哥”农场,东至乌苏里江之滨同苏联隔江相望,东北方有八五一和八五九农场,西南方则有兴凯湖畔的八五六、八五七农场。八五八农场虽始建于1954年苏浙皖赣等省带劳改重犯的公安总队,以及1956年由王震司令员率领从朝鲜归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部队所组成,当时为八五零农场尚未顾及过来的一个叫做“倒木沟”的薄弱地区,而真正作为重点开发建设那还是十万复转官兵浩浩荡荡开拔而来屯垦戍边的1958这一年。
  总场兴建开始,预备第六师主要负责同志中,主管后勤工作的马传银和主管汽车部队的副师长肖天平分任党委正副书记,抗战期间参加革命主管炮兵工作的副师长钱光同志任场长,原总参二部副部长曾柯同志以及早从部队转业地方的周传芳同志任副场长,政治处主任茆继虞同志仍任原职。不久,上级下令马传银同志支援地方担任牡丹江市市长,肖天平同志便升任为场党委书记,成为了国营农场这条新战线上名副其实带头人和当家人。
  传银和天平正副书记一上任,便带领政治部宣传科的徐鸿昌、董铁志两位助理员,分赴密山和虎林两县车站接收和迎接从全国各地涌现而来的复转大军。在当时,从4月中旬到5月上旬不到一个月期间,军委总参、总政、总后三总部的,陆、海、空三军种的,防空、防化、装甲、炮兵、工程、铁道各特殊兵种的,以及公安军的,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各大军区的复转官兵,号称10万之众,然而远远超过10万,从四面八方乘一列列军列接踵而来。小小的密山和虎林县城内外,简直成为了橄榄绿的海洋。
  4月13日,肖天平副书记作为原部队主管汽车的师职领导同志,经上级批准虽然从所属部队带来了几十台汽车,但面对这么多的复转官兵还是打不开点儿,难以应付局面。
  这一天清晨,天平副书记在部下董铁志助理员的陪同下,早早地来到了虎林车站,原因是垦区分配到本场的大批复转军人当日即将到达。不久,一列从首都北京开来的军列缓缓驶进了车站。这列军车转业来垦区的同志当中,既有总参的,也有总政和总后系统的,军衔最高的是上校,最低的是准尉。此外,还有一部分志愿申请来农场安家落户的复员战士。同这批同志见面之后,铁志同志抢先介绍说:“这位首长是经过长征的红二方面军的老战士,预六师副师长,而且是咱们农垦部王震将军的老部下,也是我们的新家——八五八总场的党委副书记肖天平同志。他代表总场党政领导和全体职工迎接各位战友来了!”这时,随着大家的欢笑声和口号声,为首的几位校级和大尉衔的带队干部纷纷走下客车,来到天平副书记面前,敬军礼,紧握手,亲切寒喧,互致问候。其他同志们则三三两两,窃窃私语:“哦,这位首长是我们八五八总场的党委副书记……”,一位同志开了头,其他好几位同志便异口同声地说:“而且还是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红二方面军的老红军……还是咱王震部长的老部下,参加过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大校副师长!”“这可真是个有神奇经历,了不起的人呀!”
  “不过很对不起同志们,”天平副书记面带笑容,但又不无遗憾地讲,“我们总场和局里支援我们场的汽车实在是打不开点儿呀,就请同志们耐心地等待,在虎林休息休整上一到两天。我们一定千方百计抓紧时间把同志们用汽车送达新的战场,也是咱们大家共同的第二故乡。”
  “从虎林到咱们农场有多远?”人称“愣头青”或“二楞子”的准尉小赵朝着书记冒出来这么个问题。
  “按说对照万里长征路来讲嘛也就是九牛一毛,小菜一碟啰,用咱们的军事术语来说嘛,也就是70千米,并非太远。”
  “您说话还真幽默风趣!”还是这个“愣头青”插话。
  (而今,打听了不少离退休老同志,谁也说不出“愣头青”的真名实性。这也难怪,毕竟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在原单位,同志们一直叫他的绰号。提起此人,响当当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问起他姓甚名谁却没人说得准,答曰:“他好像是姓赵吧?——对啦是姓赵,是叫赵什么城吧?”)
  天平副书记的话音刚落,少尉刘永敬不经意地向身边同一单位来的几位战友嘀咕了一句:“红军当年那么艰难,敌人前堵后追,自然条件恶劣,爬雪山过草地,勇往直前。硬是用双脚行程两万五千里,胜利到达陕北,而我们……”
  “在火车上,咱们不是听带队的王处长同志讲过吗,人家肖书记他们0539部队(即预备第6师)到达密山后,曾向所有转业复员官兵们提出三项挑战:一、坚决服从分配,分配到哪就到哪,不挑不拣;二、不怕天寒地冻,不怕没房住,不怕吃粗粮;三、学习红军长征精神,不坐汽车,节省燃料,徒步行军,到达农场。”说这话的是“八一”制片厂主演过《水》和在《小兵张嘎》中扮演过区队长的小有名气的演员于少康同志。
  “你是说咱们要学习和发场红军长征精神也……?”这是少尉郭良旺。
  “对呀!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列队步行这几十公里到达农场去呢?……”既然有豪情的倡议者,立即就有一大帮热烈响应或随声附和者。
  至今,北大荒博物馆一面大墙上,以及不少介绍垦区初建情况的书报画刊上,常常有这么一帧,据说是“八一”电影制片厂不知是哪位摄影师抓拍的照片。照片鲜明生动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这样一个场面:来自军委三总部的一批复转官兵,没有乘任何车辆,坚持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列队步行到达农场——新的战场,第二故乡的情景。俗语说“二八月,难穿衣”。这句俗语当然有其地域的局限性。北大荒当时是4月中旬,若加上9月份这春秋两季,就相当于长城南、黄河北广大中原地带的“二八月”天气了。所以,在这帧抓拍的照片中,官兵们还身着棉军服,头戴栽绒帽,而许多官兵则戴大盖帽也冻不着了。且看,走在最前面的两名青年军官的像貌极其清晰,完完全全地能看得出来,那便是总参军乐团的小号演奏员小何和圆号演奏员郭连旺同志。只要细心一点,还可以分辨清楚其他好些个同志的模样。

[张效联]

首页  |  综合信息  |  黑土情思  |  今日风采  |  友谊频道  |  文学作品  |  艺术创作  |  生活园地  |  858 情怀
服务热线:13488875508 E-mail:philipliu@126.com 网联:QQ-1735254379 QQ-1492956489
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4团知青志愿者委员会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279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6466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