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重返北大荒(一)
2016-03-26

作者:四连 沈月妹

                  序

  北大荒知青重返北大荒之行经过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驻北京联络处和北大荒知青旅游界志愿者委员会近半年的酝酿、筹备和组织,由北京北大荒旅行社有限公司和中国铁道旅行社列车公司承办,终于于2014年8月12日启程了!
  “北大荒知青号”专列是从北京出发的,我们上海知青必须自行到北京和北京知青等会合后再坐专列出发到北大荒。
  8月9日早晨六点半我坐直达上海虹桥枢纽站的客车到达虹桥高铁站和上海知青集中,然后坐上九点开往北京的高铁直奔北京。为何要提前到北京呢?连队在北京的知青邀请上海知青先到北京和他们聚一聚,由他们陪同先在北京游玩一下。因为我们都是过了花甲之年的人,从北大荒回来后估计是玩不动了,所以提前先把北京逛了。
  火车刚在北京南站停下,就看到来迎接我们的北京知青代表了。大家的激动心情难以言表:激动的是有的老友已多年未见,当年的姑娘、小伙现已白发苍苍了;激动的是北京知青的盛情。接我们的车已在站外等候,目的地是北京农学院,由在北农工作的原上海知青安排住在了北农酒店。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游玩了北京几个主要景点:天安门、故宫、颐和园、鸟巢、水立方等等。充分感受到了首都古今建筑的交相辉映和完美和谐,一路上赏心悦目,一路上欢声笑语。不知不觉三天就在我们流连忘返的行程中结束了。
  为了体现这次重返活动整齐划一的精神面貌,我们每人发了一件T恤,在T恤的左上方印了一个图标,是一个知青头像,头顶右上方是北大荒冬天戴的棉帽,左上方是一片火焰,纪念在烈火中牺牲的兵团战友,右下方是我们曾为之开垦和洒下汗水的黑土地,左下方是北大荒现在崛起的新城。小小的图案可谓内容丰富,表述了北大荒知青曾在这片黑土地上屯垦戍边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决心和为灭森林之火而牺牲的可歌可泣的壮举。当我们回首往事,感到青春不在时所产生的激情依旧,恍如就在昨天,想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而不能自己。
  8月12日在北京西站,大家统一的上衣,统一的挂牌(作火车票之用),排着队进站上专列,摄影师(也是知青)扛着摄像机站在高处对着行进的队伍,记录着大家的期待和满脸的笑容。
  12:03分,“北大荒知青号”专列带着300多名来自上海、北京、天津、厦门、香港等地的知青启程了。

                  出发

  2014年8月12日中午12:03这个值得纪念终生的时刻,随着一声汽笛声,“北大荒知青号”专列缓缓地驶离了北京西站。因为“北大荒知青号”专列是加开的列车,沿途要避让任何一趟在此线路上正常运行的客货列车,所以需要经常停车,而且停车时间较长。离开北京七个小时了,天都黑了,但我们的列车还未开出天津地界。还好,晚上火车加快了速度,停车也少多了。
  不管北京、天津还是上海知青,即使在同一城市,平时见面的机会也是不多的,何况是异地的。所以在列车上,不管车速快慢丝毫阻挡不了大家浓浓的谈兴。大家回忆、拼凑着在北大荒的生活、工作及很多趣事、糗事,欢声笑语洋溢在每一节车厢里,经久不息直至深夜。
我们要到达的第一站是哈尔滨,列车将在这里停靠30个小时,让所有知青和各自连队的哈尔滨知青团聚。因为专列是从北京出发的,外加车皮紧张,所以哈尔滨知青无缘上这列火车。也是组织者想得周到,在哈尔滨安排了一天一夜多的精彩活动。为了迎接我们,我们连队的哈尔滨知青开了四次会,仔细研究了我们在哈尔滨每个活动的细节。包括派车带我们游玩、聚会、宴请等等,可见昔日的战友情有多浓,多炽热!
  8月13日下午16:42分,列车经过28个多小时的运行,哈尔滨站到了。因为在列车上我们已经分好了八个组,所以一下火车就有八辆大巴的导游举着1——8号车的车牌招呼着我们,大家各自跟着自己的车号牌,排着队依次走出了哈尔滨车站。
  一出车站,就见欢迎我们的横幅高高挂着,大门两边各架着四个大鼓,穿着古装的八个鼓手用力敲着,那震耳的鼓声,那欢快的场面,就像迎接凯旋的英雄,此景此情让我们激动得热泪盈眶!更有其他团的哈尔滨知青到车站来接他们连队的战友,大家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谁能不感动呢?你看,分别三、四十年,相隔几千里地,彼此之间没有一点利益关系,只凭着当年一起战过天、斗过地、吃过苦、流过汗的共同经历,让大家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彼此间真情实意深感亲密无比。
  车站外面站满了围观的人,有看热闹的,有带着尊敬目光的。我们各自上了大巴,八辆大车载着我们虽已不再年轻却有着青春梦想的当年的北大荒知青,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哈尔滨欢聚会(上)

  我们先去了实现预定的晚餐聚会的——哈尔滨红事会酒店,这是一次兵团聚会。大巴刚到目的地,红事会酒店停车场上已经站满了前来迎接我们的哈尔滨市知青朋友,他们正在焦急的等着我们的到来。大巴车还没停稳,他们便涌了过来。下车的场面让我至今都无法忘怀:握手拥抱,问候声,声声不绝于耳,有的人还留下了激动的泪水。去餐厅的那条通道并不算窄,却被挤的水泄不通,大家勾肩搭背相拥而行。还有的人手拉着手的走着,就像幼儿园里的小朋友!
  我们见到了自己连队里的战友,大家几十年没见面,已都是年过花甲之人了,不少人已经是满头白发,皱纹爬上了脸颊,也不管是胖了还是瘦了,都能在片刻的犹豫后叫出了对方的名字,接着就是握手拥抱,相互不停嘴的问候着,叙述着朝着餐厅大门走去。在餐厅大门前的台阶上拉着我们“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三十四团四连”的连旗下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走进餐厅,摆放了五十多桌的大就餐厅座无虚席。桌子上摆满了美味佳肴,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味着美餐,聊着各自的别后人生,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嗑,直叹时间不够用。是啊!谁能不珍惜这四十多年后的聚会呢?当年我们到北大荒时还是一群从未出过远门的十七八岁的小青年,到大返城时都已经是二十六七岁的大龄青年了。进城后就面临着居住、就业、成家等重重困难。虽然当时有一部分人通过高考上了大学,可那仅仅是占千分之几的一小部分,大部分人因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失去了学习深造的机会,有的人甚至只有小学文化。但是我们这些青年人,有了北大荒的精神垫底,无论是进了街道工厂还是汽车公司,或者是有幸进入了国企、事业单位,大家都能脚踏实地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成为单位不可缺少的骨干。还有好多人边工作边学习,拿起被丢弃多年的课本,通过自学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这次与哈市知青见面后得知,他们当中有两位是高等院校的副校长,有一位是中专学校的校长,还有在大型国企中领导着几千人工作的中层干部。大家回顾那回城后的艰辛经历,畅谈现在退休后的生活状况。
  晚餐也是欢迎大会,在餐厅欢迎知青到达哈尔滨的欢迎晚会开始了,先有哈市有关方面的领导讲话,然后就是哈市知青协会代表致欢迎词,接着由我们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感恩发言,他们的演讲字字句句感人肺腑,最后是文艺表演。演出的大部分节目都是由哈市北大荒知青担当的,虽然都是老年人了,但轻盈的舞姿,高亢的歌喉,赢得了大家一阵高似一阵的掌声。不少人拿出相机、手机,“长枪短炮”齐上阵,都想把这场景定格成永恒。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台上的主持人竟然叫了十多名知青上台,哈市知青给他们戴上了生日的皇冠,送上了硕大的蛋糕,并颁发了纪念品和纪念册。原来他们的生日都在八月份,这时全场为之感动,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既是对过生日者的祝福,更是对这次聚会组织者别出心裁的细心与关爱报以衷心的感谢!我们连队也有一上海知青在行列中,他更是激动得不能自己,这么多人为他过生日,这将成为他永远的骄傲和难忘的记忆。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晚餐聚会结束了,大家步出餐厅,送哈市知青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回家。明天我们连对将要单独聚会,我们期待着那欢乐的场景。

                哈尔滨欢聚(下)
  8月14日上午,我们在哈尔滨知青朋友的陪同下游览了哈尔滨的风景名胜,逛了哈尔滨著名的中央大街,信步松花江畔,并乘上轮渡船来到了美丽的太阳岛景区,到处都留下了我们欢歌笑语和一张张难忘的合影。
  14日下午,当年我们连队在一起生活、工作和战斗的哈尔滨知青与我们再次欢聚。在哈尔滨雪松宾馆,他们事前进行了餐厅及菜肴的精心安排,哈市知青委为我们每人准备了一件印有“知青”两字的红色T恤。这再次体现了北大荒知青之间的浓浓的战友深情。敞开心扉的交谈,满怀激情的歌声,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四十五年前,同睡一条大炕,同站一班夜岗,同喝一锅清汤,同挥镰刀下地,同抗麻袋“上跳”(板),往日情景犹在眼前。我们谈笑往事,所有的艰难困苦都已成为精酿的美酒,融化在频频高举的酒杯中。
  哈市知青朋友的代表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他说:“我们这一次相聚仿佛年轻了四十五岁,仿佛又一次回到了那青春岁月的美好时光,“知青”是我们共同的名字,我们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相识相知。回忆在北大荒战天斗地的日子里,我们吃过苦,流过泪,洒过血,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北大荒。但我们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北大荒给了我们坚强,使我们回城后在各自奋斗的岗位上有了十足的勇气和力量。光阴荏苒,我们都成了西下的夕阳,但只要我们聚在一起,就没有老的感觉,因为我们回忆的都是在北大荒的青年时代,虽然青年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结束了,但我们的友谊才刚刚开始,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激动人心的时刻,知青万岁,友谊长存!”对他的发言我们报以最热烈的掌声。我也代表重返北大荒的知青做了简短的发言,并对他们的盛情款待表示了最诚挚的感谢。
  接下来,最热烈的场景再现,大家忘记了各自的年龄,唱歌、跳舞,《小芳》《女人花》、《北京的金山上》……一首首,一曲曲,差点没把餐厅的屋顶掀翻。
  最后由哈市知青演唱了北大荒知青之歌——《雪花飘飘》,把聚会引向新的高潮,美妙的歌声,深情地演唱,让我们回想着那特殊的年代。
  “雪花飘飘,挂在眉梢,寒冬腊月黄棉袄;雪花飘飘,岁月迢迢,我的爱,情未了,茫茫荒原,天厚地高,我的青春何处寻找,几多苦难,几多荣耀,我的生命曾为你燃烧;雪花飘飘,吻我含泪的微笑,梦中回到你的怀抱。”
  晚宴结束后,我们满怀激情和依依不舍之情,乘车前往哈尔滨火车站,乘上专列奔向下一个目的地——密山。

                  重返师部

  8月14日夜23:01分,知青列车缓缓开出了哈尔滨车站,前往密山——我们原四师师部的所在地。因为白天“疯”了一天,当夜大家都静静地躺下睡了。可是我却睡不着,讨厌的心脏病犯了,按平时用药量也压不下去。大家善意的批评我,自知有心脏病白天就不能太激动,不能太忘乎所以,你刚好犯了大忌。为了不影响大家休息,我就说现在没关系了,如果再没好转我会加大药量的,保证今晚休息好,不影响今后的活动行程。但我内心还是很沮丧,才出来三天就突发状况,我下面的行程肯定要大打折扣了。
  15日上午10:20分到达密山。一下车就看见农垦局的八辆大巴整齐地排列在车站外的停车场上,旁边还有警车和救护车。因为此次出行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怕沿途的辛苦出什么意外,所以做了如此精心安排,真是想得太周到了,让我们的心里感到慢慢的暖意。出发时实在是太拉风了,前面警车开道,最后救护车压阵,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还以为来了很多领导人参观呢!如此重量级的接待,让我们深深感到:身为北大荒的知青,虽然离开了第二故乡,但黑土地没有忘记我们,北大荒的历史没有忘记我们,当我们再次投向她的怀抱,她就像迎接多年归来的儿女,张开双臂把我们拥入怀中,我们终于回家了。
  沿途我觉得密山除了多些楼房,较40多年前的建设变化不算太大,原来我曾经就医过的师部医院规模虽然大了些,但外观仍然陈旧。当时我心里就直嘀咕,我们的团部、连部会不会也就这样呢?
  大巴载着我们首先参观了“北大荒开发纪念馆”。现代意义上的开发北大荒离不开革命军人的奉献,从1952年到1958年十多万转业官兵的到来,惊醒了这片亘古荒原。从1968年起,大批各地的知青逐渐加入,几代人为北大荒的开垦前仆后继,才有了今天的北大仓,我们为曾是其中的一员引以为豪。
  接着大家又游览了《当壁镇旅游风景区》,我却只能呆在大巴车下,欣赏风景区外围的景观,因为大家怕我过于劳累病情加重,所以不允许我增加活动量。游览完毕,到饭店吃午饭,都是地道的北大荒菜肴,当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菜的品种比我们那时多了很多。主食除了各种面食外还有那时难得一见的大米饭。时值盛夏,蔬菜的种类和南方相差无几,虽然南方味道的菜不多,但久违的有机绿色蔬菜仍让我们吃得津津有味。
  吃完饭上个厕所,眼前的情景顿时让来自大都市的我们傻了眼,厕所居然没有男女之别,大家排着队不管男女出来一个进去一个,这真让我们大家开了眼界,现在还有这样的厕所。

                  回团沿途

  上期说到厕所不免想多啰嗦几句。我们那时刚到连队,所谓的厕所只是用玉米杆围起来的简易厕所。后来随着知青的不断增加,就建了泥坯墙小厕所,但那是分男女的。可寒冬腊月,零下30度从温暖的宿舍到冰冻的厕所,不说大小便落地立即结冰,屁股也冻得够呛,好在那时年轻,很快也就适应了。现在的厕所虽然不分男女,但设在室内,温差不大,比我们那时好太多了。
  接下来前行的目标就是向着我们曾经生活和工作的第二故乡——原三十四团现八五八农场进发了。大家都在想象和议论着离开了几十年的那个家园现在会是什么样子?有的甚至打赌,认为现在的农场肯定不会有高楼大厦,因为冬天的风雪天那漫天飞舞的大烟泡实在太厉害了,有时一夜的大烟泡刮下来,我们宿舍的门都被堵得严严实实的打不开,那还是平房呢,高楼又怎能抗得了这吓人的大烟泡呢?
  这时我却在观赏沿途的风景,大街两边的商店门口放着桌椅,三三两两的大老爷们光着膀子喝着大碗酒,这让我很感慨。我们那时在北大荒就是三伏天,也就是中午穿一会儿衬衫,过了中午就开始慢慢加衣服了,到晚上站岗的时候就要穿上小棉袄了,哪敢穿短袖甚至是光膀子呢?简直不可想象。可见全球变暖,东北的气温也上升了不少。
  车慢慢开上公路,路两边是金灿灿的稻田,一望无际。这里曾经种的是小麦、大豆和玉米,到了秋天一车车的丰硕果实运往国家的粮仓。现在满眼都是金黄,好像回到了南方。如果那时不是计划经济时代,也就不用拿大豆到广东换大米,且每人每月只有两斤的量(当时已经很满足),而是可以像现在这样敞开肚子吃米饭了。现在的北大荒人有口福了,吃啥都有!
  往团部方向的路不宽,就两车道,我们车旁也不时有飞驰而过的轿车,但量也不多。当然比起我们那时,公路虽然和现在差不多宽,但不是柏油路,晴天扬灰,雨天溅水,路上除了偶尔飞驰而过的卡车就是慢慢吞吞的拖拉机、马车和冬天的雪爬犁。我还发现,开过的轿车大部分车顶上没有天窗,也许太冷的冬天和没有南方似的炎夏,所以不用开有天窗的车子,买车时还能省点钱,当然这都是我当时的瞎猜而已。
  另外,一路上每过一定距离的路后,就会出现诸如像以前列车驶过城市公路两边时会有的特别粗大的桥墩和桥面,开始我还以为是为了让公路两边的职工出行方便,但顺着桥墩桥面看去又是半途而断了,并没有连到下一条路,或某一个具体的地方。于是我询问了当地的老职工,他们说这是高架桥墩,以后就要造高架路了。黑龙江的东北边陲,我们的第二故乡,你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我们游子的心感到骄傲和自豪。为你喝彩!为你加油!希望你的今天和明天更加辉煌。

[沈月妹]

情趣盎然
《春云出岫》石[陶根根]
15-12-09
雪中陶然亭[杨宗慧]
15-11-28
参观百年老字号义利食品厂[李玉兰]
15-06-01
我离不开电脑了[吴永祺]
15-04-23
扑克牌手工编制花瓶[孙家庆]
15-02-05
张景奎制作的蝶翅画[张景奎]
15-01-11
我们爱上了押花制作[葛兰]
14-12-24
首页  |  综合信息  |  黑土情思  |  今日风采  |  友谊频道  |  文学作品  |  艺术创作  |  生活园地  |  858 情怀
服务热线:13488875508 E-mail:philipliu@126.com 网联:QQ-1735254379 QQ-1492956489
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4团知青志愿者委员会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279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6466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