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北欧四国之行三——芬兰
2014-12-15

  2014年6月6日是我们北欧之行的第5天。清晨我们在酒店早餐后,9:00坐大巴从圣彼得堡出发开往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据说需要5个小时的行程。
  为了活跃气氛,一路王玉柱带大家唱俄罗斯歌曲《红莓花儿开》、《海港之夜》、《山楂树》……。王玉柱高高的个子,大家叫他“瓦西里”,这个外号跟着他已经40多年了,40多年前一部前苏联电影《在列宁十月》在中国城市农村反复放映,其中列宁的警卫瓦西里,是个中国人家喻户晓大英雄。王玉柱与他有点像,尤其是高高的个子,于是“瓦西里”就成了大家对他的称呼。
  在一片歌声和欢笑声中时间悄悄地流过,转眼大巴开到了俄罗斯出关和入芬兰关口处,不知是哪位有心人说了一声“十二点三十七了”,我们这才注意到挂在司机身后的档板上的挂钟。
  进入了芬兰,我脑子里闪过了过去对芬兰情况简单的了解:芬兰位于欧洲北部,波罗的海的东面,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在历史上曾被瑞典、俄罗斯帝国统治。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才宣布独立。并且在1995年加入欧盟,1999年加入欧元区。
  芬兰是个美丽的国家,一直被誉为“千岛之国”与“千湖之国”。有人精确地统计过全国共有187,888个湖泊和179,584个岛屿。全国最高海拔1,328米,与北京的第一峰灵山相比要低近975米。除了湖泊之外,全国为大片森林覆盖,占总面积的71%。
  大巴驶在芬兰公路上就感觉到了芬兰的宁静、清新、舒适和美丽。公路两侧是树林,笔直的杉树、桦树整齐地矗立着,没有多余的枝杈。在公路和树林之间断断续续立有铁栅栏,导游告诉我们铁栅栏是为了拦截驯鹿的。北欧驯鹿多,驯鹿长得高大,奔跑速度很快,如果跑上公路后果不堪设想。
  司机在过关不远的地方找了个休息站,我们就在这里吃午餐。由于时间紧张午餐是发的面包、肉肠和矿泉水。我们加了些自己从国内带来的食品,午餐还是蛮丰富的。短暂的午餐后我们继续赶路,沿途尽揽异国风光。
  下午3点到了位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以东50公里的波尔沃小镇,这个小镇是1346创建的,坐落在波尔沃河河口,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在中世纪,波尔沃就是一个重要的进口贸易中心,坐落在波尔沃河沿岸的一排排红仓房向人们展示了波尔沃的航运史。沿着波尔沃河远处看,靠近公路桥水面上有一艘停泊着的游轮,这是一个设在游轮上的餐馆。餐馆老板这个设计是费了一番心思的,这种游轮式餐馆和岸边整齐排列的红仓房相呼应,再现当年这个贸易小镇繁华和富足。甲板上摆满了餐桌,人们在这里喝着咖啡、饮料,吃着西式茶点。服务员奔忙于各餐桌之间。
  依山而建的波尔沃古镇绿树环抱,一座座赭红色、淡黄色、桔黄色、浅灰色的木屋配以醒目的白色门窗,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地坐落在山坡上。河水潺潺,美景倒映地河面上,真是风景如画。
  我们漫步在弯曲的街道小路上,使劲呼吸着最纯正的、没有污染的清新空气。这个古镇既有小河流水人家的安逸又有着中世纪文化的追述,恬静而优雅、灵动而秀美。
  小镇里有一座建于15世纪初期的尖拱顶式的大教堂。教堂富有北欧建筑风格,顶部两侧的斜面陡立,正面三角形白色墙体上用红砖拼砌出图案。高大朴素的教堂和周边色彩鲜艳的小木屋群形成强烈对比,感到真真切切的鹤立鸡群,它是波尔沃最高建筑。19世纪初,在结束了700年瑞典统治后,战败的瑞典把芬兰割让给了俄罗斯,成为一个大公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波尔沃的教堂里,召开了使芬兰通往独立的一个重要会议。在这次会议中决定,芬兰保留自己的宗教和宪法政府机构,还有自己国家的财产。1840年,新政府的行政区按照俄罗斯的建筑风格开始修建,所以现在人们也仍然可以在城中寻找到圣彼得堡建筑风格的蛛丝马迹。
  教堂边上有个方形纪念碑,碑体刻有金字,文字我们一点也看不懂。哈,不过我们只认识“1918”四个字,从这四个字中我们分析出这个碑文应该记录着芬兰独立的事情。碑顶是3根火苗一样的黄色金属。教堂的绿顶钟楼是独立的也不高。
这座教堂见证了芬兰的独立过程,标志着芬兰的独立精神。
  小镇有一家芬兰最老的巧克力店工厂——Brunberg,小店建于19世纪的1871年,相当中国清朝光绪年间,和北京最出名的老字号全聚德烤鸭店建立的时间差不多,有近150年左右的历史。
  不知是出于对老字号的钟爱,还是出于对北欧特产的浓厚兴趣,大家在这个店买了不少巧克力。我是不喜欢吃巧克力的,在大家的激情冲击下也有了购买的欲望,我走进小店环视一圈,这是一个30平米左右的小店铺,这里有2个员,专门负责销售,柜台里外摆满各种各样的巧克力,每种巧克力前都写有标价,与北京的食品专卖店没有什么在区别。我立刻买了两盒,准备送给家人、朋友品尝。回京后,经大家品尝后觉得确实物有所值。
  离开小镇已经5点多了,我们来到一家叫“凤凰”的中餐厅吃晚餐,这是我们进入芬兰的第一顿正餐。餐厅里非常干净,5菜1汤相当可口,是典型的中国餐。老板和老板娘都是江苏南京人,不仅餐厅布置有十足的中国特色,就连餐具用的都是老板用集装箱从中国景德镇运来的青花瓷。这是身居异国他乡的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中国情结,也使我们这些海外旅游的中国人感到亲切无比,这顿晚餐是我们出游以来最喜欢的一餐。
  晚上入住赫尔辛基的“Bonus”宾馆。
  2014年6月7日是我们北欧之行的第6天。今天我们要走10小时的行程。从赫尔辛基出发途经图尔库后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清晨我们在宾馆用过餐后,准备坐大巴出发时,发现少了邓晓青、孙宪萍两人。早上有人看见她俩到宾馆后面的村庄了,我们不停地拨打她俩的电话,结果都是没有人接听。我的心立刻紧张起来:丢人决不能丢在异国他乡!于是我和王玉柱、王填平、王仪宁分别去找。我们从不同的小路走到村庄边没有见到她们的踪影,怎么办?我顿时没了主意,脑子里突然想起大学时读过的列宁的著作中“无论在异国他乡感到多么孤独寂寞、举目无亲,但只要听到国际歌的旋律就能找到自己的朋友和同志。”我想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会歇斯底里地唱,可惜那是个对共同信仰的比喻而已。正在着急无助的时候看到王玉柱站在宾馆附近高高地向我招手,我一路小跑地向着大巴方向,我知道她俩一定回来了。原来两人在村庄附近走着走着迷路了,找了一辆出租车,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连比划带拿出自己的相机翻开拍摄有“Bonus” 宾馆外景的照片给司机看,司机认得这家宾馆,开车送她们回来的。一场虚惊结束了,出发时间推迟了25分钟。虽然 “丢人事件”着实让人紧张着急,但我也暗自佩服她们居然在完全不能用语言沟通的情况下能让司机明白她们要去的目的地,验证了中国的一句俗语——车到山前必有路。
  我们出发后的第一站是南码头露天自由市场,码头上停泊着开往瑞典、俄罗斯等国的大型豪华邮轮,岸边是芬兰的总统府和市政厅,市政厅的后面就是赫尔辛基大教堂。在广场的中央是芬兰女神的象征—阿曼达铜像。我们在这里是要坐15分钟一班的游船去芬兰岛上的芬兰城堡。
  芬兰城堡建在赫尔辛基外海上的一串小岛上,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海上要塞。要塞的构筑非常复杂,有明垒、暗堡和炮塔。这是芬兰最为重要和著名的景点。芬兰堡由一位瑞典炮兵军官奥科斯丁设计,现在芬兰城堡设计师之墓和博物馆仍矗立在城堡中。建于250多年前,当时芬兰还是瑞典王国的一部分,名为瑞典城堡。要塞的功能主要是对抗俄国的侵略。1918年芬兰独立后,芬兰人重新收回了这座城堡并命名为芬兰堡。芬兰国内革命期间,激进党派和保守党派之间发生激烈的大规模冲突,许多激进党派的成员在失败后被捕,曾经被监禁在芬兰堡里。在 1991年,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俄国占领城堡期间,在要塞中建立了俄国的东正教堂(现改为基督教堂)。教堂的塔尖还兼做灯塔。因为是驻军教堂,所以教堂建的非常简洁朴素,没有一般教堂常见的奢华装饰,教堂内可容纳400人,也是举行婚礼的好地方。草坪上有众多的大雁与游人一起嬉耍。
  再往里走就是波罗的海的入海口岸,在这里有芬兰国旗和当年防御用的大炮。站在这里瞭望大海令人心旷神怡。现在芬兰城堡远离了战争,美丽的芬兰岛已经成为赫尔辛基的一颗明珠,镶嵌在大海中一片美丽的绿洲之上。岛上十分宁静,广阔的草地和树丛是鸟儿们的天堂,海鸥在海湾中自由飞翔。我们中有人拿着方便面、面包抛向天空,成群的海鸥过来抢食。底下是我们团的十几个人欢呼雀跃,个个像几岁的孩童无拘无束地喊啊叫啊、蹦啊跳啊,一片天人合一的和谐气氛。看到这情景我拿起手中的相机拼命地抢拍,我一生中第一次陶醉在人和自然的融合之中,居然连拍了30多张同一景的照片,至今也不肯删除,留下的何止是照片,分明是难舍的快乐。
  中午11:20我们坐游船返回南码头,在阿曼达铜像前集合坐车去赫尔辛基大教堂。
  赫尔辛基大教堂是一座路德派教堂,这赫尔辛基最著名的建筑,位于议会广场。大教堂建于1852年,结构精美,气宇轩昂,堪称芬兰建筑艺术上的精华。广场的中心是塑于1894年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铜像,以纪念他给予芬兰充分的自治。议会广场,也是赫尔辛基市民活动的中心,我们到这里时正是芬兰国庆节的第二天,人们仍在这里狂欢,搭台唱歌的、吹拉乐器的、跳街舞的……,我们置身于其中完全忘记了这是异国他乡,有的居然也情不自禁跟着欢快的节奏无拘无束地扭动起来,真是热闹非凡。
  午餐是在一家名叫“唐朝”的中餐厅吃的,在这里吃饭的中国人居多。9人一桌,5菜1汤。北欧都是5菜1汤,一桌子6-9人,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但菜量有多少之分。
  午餐后,我们参观了岩石教堂,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建在岩石中的教堂,是炸开一整块岩石,从天然岩石中挖建而成的极具特色的新型基督教教堂,构思巧妙独特。是赫尔辛基市区标志性建筑,我们入内之前是一对新婚夫妇在内举办婚礼。看到这对新人在亲戚朋友们的簇拥下上车离开,我们才排队入内。
  离开岩石教堂我们又来到西贝柳斯公园。公园是为纪念芬兰伟大作曲家西贝柳斯而命名的,公园坐落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市中心西北面的海边上,公园绿荫成林、青柏环抱、青翠欲滴;在这座令人难忘的公园西贝柳斯公园内,有两座雕像:一座是由600余根银白色不锈钢管组成的雕塑,远远看去酷似一架巨型管风琴,当海风吹过,气流穿过钢管发出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风鸣声,仿佛是大自然在无休止地为纪念这位音乐家而演奏着永恒的乐章。还有一座大师的头像雕塑。这两座充满浪漫色彩的雕像都是芬兰著名女雕塑家艾拉•希尔图宁(Eila Hilranen生于1922年)的作品。每年6月,赫尔辛基都要举办“西贝柳斯节”,以这座公园为中心,举办7~10天的各种音乐会,吸引了许多古典乐迷前往。走过这两座雕像是海边了,市民们泳装在海边戏水,晒太阳。由于北欧地处高纬度,夏天太阳只落下一个小时,但气温不高,气候凉爽,所以我们常常能看到人们集中在港口外的小岛边游泳。
  接着,我们来到奥林匹克公园,这里是为了纪念第十五届奥运会而建造的公园,这届奥运会于1952年7月19日~8月3日在芬兰赫尔辛基举办,这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公园入口处展现的是芬兰长跑骁将帕沃•鲁米的青铜雕塑像,向里走去是圆形主体体育场,主体建筑侧面有为纪念马蒂•耶尔维宁在1932年奥运会夺得标枪冠军而建的白塔。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看了外观,据说,这里还有芬兰体育博物馆,有不少展品在里展示。
  之后我们乘车离开赫尔辛基到图尔库。图尔库是芬兰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也曾是芬兰的老首都。它是芬兰最大的客轮和渡轮的停泊港口,是通往西方的门户,也是芬兰的商业、文化和科技中心。它位于芬兰的西南部,人口有17.5万,是芬兰第五大城市。
  这里有在早已北京已经消失了的有轨电车,马路上铁轨处处可见。看着有轨电车从我们身边开过,突然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北京前门的老街,那里曾经也有这样的铁轨、这样的有轨电车。今天的芬兰演绎着昨天的北京场景,在芬兰的大街上品味着北京的历史元素。这就是世界是融合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到了图尔库已经是傍晚了,我们先到中餐厅“青岛酒店”吃晚餐,叫“青岛酒店”老板却是安徽人,因为老板钟爱“青岛啤酒”又经营“青岛啤酒”,就把自己的酒店起名为“青岛酒店”。“青岛酒店”的饭菜很可口。饭后,我们参观了图尔库大教堂,这是中世纪的大教堂,始建于13世纪初期,经过了无数次的扩建和修葺,直到14世纪,才是现在这个模样。这是当地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这里也是图尔库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大教堂旁边的广场上有一大群年青人围圈载歌载舞,他们的歌舞比起我们国内和歌舞要粗犷粗豪放的多。
  晚上我们乘坐波罗的海公主号豪华游轮从图尔库开往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伍莉洁]

首页  |  综合信息  |  黑土情思  |  今日风采  |  友谊频道  |  文学作品  |  艺术创作  |  生活园地  |  858 情怀
服务热线:13488875508 E-mail:philipliu@126.com 网联:QQ-1735254379 QQ-1492956489
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4团知青志愿者委员会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279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6466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