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歌
我在伐木队当医生[梅怀礼]
17-11-23
医者仁心[陈瑞琳]
17-11-23
我做过的几件[赵中越]
17-03-11
我的回忆[孙都军]
16-12-24
木工之家[杨金德]
16-12-24
我在加工厂的40年(二)[张安民]
15-12-19
我在加工厂的40年(一)[张安民]
15-12-19
回忆录[侯式川]
15-12-09
我在加工厂的40年(一)
2015-12-19

作者:八五八农场老兵 张安民

  八五八农场于1956年建场。从这一年的4月起,由农垦部长王震将军率领十万转业官兵在我们国家的东北边疆创建了一系列“八”字头的农场。首先是由铁道兵部队建立的八五〇农场,办公地点在虎林西面的西岗,当时叫铁道兵农垦局。然后在王震将军的主导下先后创建了八五一、八五二……一直到八五八、八五九和八五一〇、八五一一农场。八五八农场开始是八五〇农场的一个生产队,建点是在现在的二队,主要任务是开荒,人员是原来的铁道兵官兵。接着由蒋述芝和陈同本等人押送一批南京监狱劳改犯来到这里,随后正式成立了八五八农场。1958至1959年,先后来场的人员有友谊农场和农机学校的技术人员,武汉军区、预备六师、信阳航空预校、重庆炮校、石家庄步兵学校、上海警备区和总参的部分人员;还有石家庄地质学院全体师生,以及1959年的大批山东支边青年。
  建场初期,这里人烟稀少,大片树林子和荒草地,没有房屋居住。官兵们就自己动手伐木,搭马架子住。所谓马架子,就是用一根长一些的原木做屋顶,两头用两根原木岔开成人字形支撑,上头用铁丝捆住,下头埋在地里;两个侧面再绑上四根横杆,形成“墙”的支架;然后在横杆上别柳条子,抹上草泥;屋顶盖上茅草,屋里铺上草,就成了居住的地方。那时吃的是高粱米、大碴子,少量白面,很少吃菜。大家都吃大食堂,每月六元钱管吃饱。农场职工大部分是二、三十岁穿军装的男人,很少看到妇女小孩和老年人。当时人们编了一首歌:“北大荒真荒凉,又有兔子又有狼,就是缺少大姑娘。”“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孤身到野外是很可怕的,常常会碰到狗熊和野猪,夜间也经常遇到野狼。有一次我和高联仁去穆棱河洗澡,他的生殖器被鱼咬得流了很多血。可见河里的鱼有多么多。由于这里人口稀少,人们之间特别亲热。
  58年建场初期,第一任场长叫曾柯。他原是国防部情报局副局长,少将军衔,才华出众,讲话从不用稿,干什么工作都很有本事。第一任党委书记肖天平,上校军衔,是个老红军,文化水平不高,一口湖南口音,很少讲话。可是他经常到基层检查指导,工作很认真,看到不顺眼的事情他还骂人。第二任书记叫毛吉玉,中校军衔。我们很少接近他,对他不太了解。第二任场长叫钱广,是预备六师来的副师长,中校军衔。从建场到现在,更换了多少书记场长我们都数不清了。
  从59年至64年场社合并,虎林以东的伟光、庆丰、三林、和平等公社合并到八五八农场。那时的八五八下属有和平、伟光、和平南、吉祥、北大通、杨木河、清河等七个分场,比现在的八五八大两倍。可是这几年路线不对,广种薄收的效果不好,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农场的经济十分困难。工资欠发,没有粮食吃,每人每天只供应四两八钱的口粮,还不到半斤。成天吃不饱,饿肚子。这时人们用柞树叶子、榛子叶、豆秸等“无粮淀粉”加上一点儿豆饼和盐,做成“代食品”充饥。由于长时间营养不良,有些人出现了浮肿、便秘。这时农场领导要求各单位
  组织人员到江河湖泡里破冰打鱼,到荒野去打狍子、黑熊、野猪来改善伙食。后来口粮逐渐增加,生活慢慢好起来了。在这期间,有些人经受不住艰苦考验,当了逃兵。1964年以后场社分离,八五八农场缩小了。经过机构调整,形势逐步好转起来,还盖起了砖瓦房和水泥路,代替原来的土坯房和沙石路。
  九十年代末期农场从外面招农民来场种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农场有了钱,修建了第一条安兴大街。紧接着在大街两旁快速建起了许多大楼,初步形成了建设小城镇的基础。
  粮油加工厂(兵团时期叫十八连)始建于1958年初。开始先建了粮油车间、白酒车间、食品车间、化工车间。粮油加工车间生产的面粉和豆油主要供应全场职工和家属食用,规模很小,只有四台人工小压榨机,由四个人操作。还有五台小钢磨,用德国进口的K55拖拉机做动力,加工出来的面粉从数量到质量都很差。那时全场人口很少(具体多少人我也说不清),全车间只有七、八个人,厂房是土坯草房。车间主任叫杨清海,空军少尉军衔,副主任叫陈延寿。制酒车间设在一个三间大的草坯房里,设备和工艺很简陋:一口大铁锅,四个模板窖子,几口缸和木制的曲匣子,还有几个柳条编的筐子用来抬酒料。总之全部是土法生产,手工操作。但是烧出来的白酒味道很好,很受人们欢迎,在当时的密虎地区供不应求。我后来一直在酒厂工作,车间主任徐鹤鸣是上海人,准尉军衔。59年以后又建了一个食品车间,生产酱油和糕点。主任郭宜华是抗战老兵,少尉军衔,打过日本鬼子。化工车间主要从事废油更生,熟皮子和生产肥皂。主任王伯昌,来自第七航空预校,少尉军衔。从1958年到65年,加工厂换了五、六个厂长。第一任厂长叫常建州,大尉军衔。第二任王清,山西人,中尉军衔,为人善良,关心群众,说话和气,很受人们拥护。第三任杨清海,第四任才是刘天银。从58年到97年,厂长和书记换了十多个,数不清了。但有一个政工干部(那时叫指导员)张文德给人的印象最深。他是江苏人,准尉军衔,文化程度不高,能说会道,政治工作做得很好,就是有时念文件常念错字,引得人们哈哈大笑。他做事认真负责,在“反干涉斗争”中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六十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后,他几次带领我们在乌苏里江上的新开流岛上与苏军对抗,还用冰川子打死了一个苏军,狠狠地回击了苏军侵占我国土、打死打伤我边民的侵略行径。

[张安民]

其他
看望“老兵”胡伯承[韩祟]
16-08-12
《缅怀父辈这一代》[徐家国]
16-07-15
千岛林寻梦(蒋大为演唱)[农场宣传部]
16-04-29
美天下(沈春阳、吕品演唱)[农场宣传部]
16-04-29
千岛林之恋(杨帆、杨子一演唱)[农场宣传部]
16-04-29
感言老兵(书法)[李连友]
15-12-03
拓荒赞[石昆喜]
15-10-14
首页  |  综合信息  |  黑土情思  |  今日风采  |  友谊频道  |  文学作品  |  艺术创作  |  生活园地  |  858 情怀
服务热线:13488875508 E-mail:philipliu@126.com 网联:QQ-1735254379 QQ-1492956489
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4团知青志愿者委员会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279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6466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