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轶事
我的回忆录(二十四)[尤顺发]
18-01-09
月光灯影第一餐[湖傕]
17-10-09
我的回忆录(十三)[尤顺发]
17-04-07
我的回忆录(十二)[尤顺发]
17-01-08
我的回忆录(十一)[尤顺发]
16-12-12
我的回忆录(十)[尤顺发]
16-11-21
我的回忆录(九)[尤顺发]
16-11-21
初到工程一连[姜兆海]
16-10-13
月光灯影第一餐
2017-10-09

作者:八连 湖傕

  1968年7月8日10点38分,随着火车缓缓地开动,北京站站台上的人群与车上的人们同时发出一阵混合声音的洪流,有哭声、有喊声、有叮嘱声、有各种称谓、还有口号声和歌声,车上的人们纷纷向车下挥手告别,甚至每个车窗玻璃都被抬起,挤满了向车下挥手道别的人,许多人探出身子向车下送行的亲友作激情告别,车下站台上的人群也随着车开的方向涌动着,有些人追着车跑起来------呜,一声长鸣,这趟“知青”专列出站以后,越开越快,向东北驰去。
  这车虽说专列,可毕竟是运行计划外临时加开的,一路上走走停停,不断地避让正点列车。好在没有上车的和下车的,全车又都是北京的学生,相互住家也不远,相似的经历、相仿的年龄、刚刚的邂逅、懵懂的未来-----大家带着些许被“文化大革命”点燃的政治激情,朝着和工农相结合的青年运动方向,怀着建功立业保卫边疆和建设边疆的美好理想一路向东北奔驰。经天津、塘沽出山海关,过沈阳、长春到哈尔滨,开过牡丹江后,视野逐渐开阔,城市、房屋和人越来越少,树木、田野,绿色越来越多。车轮和钢轨摩擦发出单调的声音,时而像咔哒咔,时而像轧轧轧,时而像哒哒哒,这声音随着每个人的心思和睡意飘忽不定,轻重疾徐。大家说着,聊着,唱着,想着,愣着;有吃的,有睡的,有玩儿扑克的,有下相棋的,有串车厢的,有打水搞卫生的,有看书报的,有向窗外张望的-----。
  列车行驶旋起的带着青草和绿植的清新空气不时卷进车厢,带来阵阵凉爽。“车轮滚滚飞转,汽笛呜呜拉响,再见——北京,告别亲友,告别家乡--------荒草接连着荒草,直通向无尽的远方”不知何时,这几个句子忽然在我脑海连同影像一起跳跃浮动,我连忙拿出笔和本子记下。这时车到密山,历经三天两夜,时已过午,直到虎林,每站都有下车的,到虎林县城,太阳偏西,坐上八五八农场的汽车(敞篷卡车),一路烟尘来到场部。
  我们(我校10人与女三中5人一批)分配到八队,连同行李坐上了老尤的热特(一种轮式拖拉机,可拉挂拖斗),一路颠簸,到八队时已经满天星斗,下车时恰逢阴云遮天,一片漆黑,方向莫辨。这时我们由人引导着来到食堂(老食堂),好像是土坯草房,房子不高,进深不大,摆着三四张方桌,每桌有一圈条凳,屋内厨房窗口挂着一盏马灯,桌上已摆好了两盘菜和一盆碴子粥,还有一盘馒头和蒸南瓜,这批人两天多来,几乎没吃过热饭热菜,早已是饥肠辘辘,瞬间,坐成三桌,风卷残云,吃个净光。张维安、老杨、张大姐(许长欣夫人)等人,十分热情,轮流从窗口探询说可以加饭添粥,大家又吃了一会儿。此时,云过天晴,月光皎洁,从山墙的窗口照到地上与厨房窗口的灯光互相映衬,一明一暗,一动一静。狗在脚下晃来晃去,饭菜南瓜的香气在屋里飘荡,协同月光和灯光,充盈着浓浓的暖意,新鲜的碴子粥就着南瓜,每一口,满嘴的味蕾都是享受。陆续的,大家吃完饭正说着话,王世荣、郑红、马新华、吴玉森、杨明等男三中的男生和秦卫东、宋丽、贺玲等华嘉中学的女生,这些比我们早来一个多月的北京学生热情地抬着我们的行李,领着我们去各自的宿舍。
  那时,我们住在种子库,种子库纵向中间留出走道,两边铺上麦秸,外沿放一溜方木就是“床”。大家收拾停当就去伙房打水准备洗漱休息了。在伙房又碰到吴玉森,他微微撮着嘴,一副生动的笑容,打着手势,语速很快,精明干练。在山墙窗口的月光下,面向摇曳昏黄的马灯,热烈又惬意地聊着。
  倏忽,五十年过去了,说的内容早已忘记,但那饭那情那景永在心头。
2017.9.20

[湖傕]

首页  |  综合信息  |  黑土情思  |  今日风采  |  友谊频道  |  文学作品  |  艺术创作  |  生活园地  |  858 情怀
服务热线:13488875508 E-mail:philipliu@126.com 网联:QQ-1735254379 QQ-1492956489
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4团知青志愿者委员会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279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6466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