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杂文
琐忆零星——朱绮琢磨用词儿[李连友]
17-07-15
黑土地上有我魂[李连友]
16-08-03
悲喜见闻回八连[李连友]
16-07-11
读李连友《大荒行草》有感[包明兰]
15-09-30
三中七兄弟[吴永祺]
15-07-12
泪!思念与痛苦与幸福交织的心泉[石昆喜]
15-07-12
我的祈愿[吴永祺]
15-04-23
雪乡情[何英范]
15-04-18
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五)
2015-02-16

作者:四连 沈月妹

               第十七节 春播

  备耕工作一切就绪后,春耕正式开始了!当然层层动员,大小会表决心,开誓师大会等那是绝对不会少的。
  首先是播小麦,因为面积大,播种机就那么几台,所以装(种子)车的、运输的,地头田径补种的,一片繁忙景象。一台大型拖拉机后面拖着一台播种机,这个播种机有24个洞眼由两个人站在播种机上,一个人管12个洞眼,手里拿一根筷子长短的小棍,碰到洞眼不通种子不下的情况,就要用小棍子去捅一下,不然就要断行。所以站在播种机上的人注意力一定要集中,不然就那么一眨眼的功夫就会有段漏播。当时虽然没有责任制,但毛主席的话是一定要听的,毛主席的语录天天在背,怎么能做不到呢?那时是一个班一大块地,发现漏播的现象多,那就是很严重的事,要上纲上线的。什么“违背毛泽东思想”、“世界观改造差距太大”、“建设边疆的誓言是空话”等等,那可是要小会批评大会检查的!所以每一个人上机都是全神贯注。因为用眼太专注,我们一般都有替补的,播两个来回换一下,别小看这两个来回,那可是要十几里路呢!
  在小麦播种完成大半时,玉米、大豆的播种也开始时了,这基本上是手工的,所以投入的人力很多。3人一组,第一个人前面用锄尖挖坑,第二个人夹个盆点种,即盆里装着玉米或大豆种,往每个坑里放3、4粒种子,第三个人追肥,即在最后面往坑里放颗粒肥。刚开始点种的人手僵硬的不是点少就是点多,可把后面追肥的忙坏了,必须坑里的种子准确了,他才能放颗粒肥,没办法只得由他调整坑里的种子,多拿(出来)少放(进去),所以他最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手法越来越娴熟,一手点出去就是3粒,而且能跟上前面挖坑的,后面追肥的也不累了,速度越来越快。虽然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的,但是学到了农业技术,还是很有成就感的,而且各地的知青在一起就象个大家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间隙还拉拉歌,虽苦犹甜。
  主两波中结束以后,大地已现一片绿色。冬季窖藏蔬菜,萝卜、土豆、大白菜也开始种植,然后是夏季短期蔬菜如豆角等,再就是向日葵、西瓜。别看小小的连队,除了水稻不能种以外,其他的基本都有,反正地有的是,只要你够勤劳,那一定会硕果累累。
  春播在全连总结、评出先进班、排和个人的欢庆声中结束了。

               第十八节 锄草

  春播结束后,还有些扫尾工作,主要是补种,像玉米、大豆,有的坑一棵苗也没出,就需要重新挖坑补种。补种后就要给玉米培土,一陇一陇绿油油的一大片,煞是喜人。而我们也脱下了8个月之久的棉衣裤(晚上棉衣还要穿),顿时浑身轻松,精神焕发。厚厚的雪也没有了,走在路上就像回到了参加“三夏”时的南方农村,只不过东北黑土地的面积大很多罢了。
  只休息了两天,连部就召开了锄草动员大会,口号居然是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我们都感到很疑惑,锄个草也要不怕牺牲吗?只听连首长和老职工说,有一种小飞虫咬人很痒的,那也不用下定决心吧。但事实很快就证明,那经历可是我们到边疆后接受的最严酷的考验。
  东北的植物,因为夏季很短而生长得特别快,可以说是日长夜大,转眼已长到二尺来高。我们的任务就是在设备不能发挥作用的较小地块里,把高出作物的草和密度较大的玉米、豆秧铲掉,作物长得太密了就会影响到产量。锄草要赶早,太阳一出锄掉的草就会被晒死。所以,每天天刚亮我们就起床下地。清晨的露水特别大,每天我们走进大豆地,一会从腰往下就全都湿透了,久久不干。估计这也是我们大部分知青患风湿病的原因之一吧。这我们还能克服。最可怕的是一种叫“小咬”的东北特有的小飞虫,一点点大,你穿的再严密,它都能钻到你的衣服里,赶也赶不走,脸上身上到处叮咬,奇痒难忍。每天一回宿舍,第一件事就是打一盆热水,用滚烫的毛巾搓叮咬起疱处,但没有任何用处,,旧的疱没消,新的疱又咬了一大片,那真是一段很难过的日子。有的皮肤不好的人都快抓烂了。我们连有个上海知青,晚上痒的睡不好觉,去配抗过敏药吃,她怕效果不好,多吃了几粒,沉睡了两天两夜,把我们都吓坏了,赶紧送团部医院救治。各排的病号越来越多,真是只能用“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的口号来互相鼓励了。
  为了鼓舞士气,连首长亲自带队下地,还用老职工的偏方——一种野草汁涂抹痒处,最后总算渡过了难关,顺利地完成了全部锄草的任务。后勤也想尽办法调换主食品种,甚至还炸油条来慰问大家。
  虽然过去很多年,但至今一想起当时“小咬”咬人的场景,仍会觉得不寒而栗,浑身鸡皮疙瘩全竖起来了。如果没有当时特定的场景:一定要听毛主席的话,我想一定很难坚持下来。

               第十九节 探亲

  时至70年的8月,我们到黑龙江已整两年,渐渐习惯了东北的风土人情,熟练了春夏秋冬的农活,从一个学生成长为能文能武的兵团战士,尝遍了个中的酸甜苦辣,思乡的情绪也越来越浓。但春夏两季是大忙季节,我们自己的人手都不够,还由团部出面请后勤部队来帮忙,要不是家中有人病危这等急事,连队是不会批假的。即使有人想自己偷偷回家,但没有通行证,第一道哨卡都通不过,别说还有第二道哨卡了。而通行证都由团部统一保管,不是随便拿得到的。那就等冬季吧,两年都过去了,也不差几个月。
  从11月开始,各地知青分批陆续回家探亲了。干部一律排在后面,我是过完年才回家的。想到马上就能见到父母及家人、同学和朋友,心里激动的晚上都谁不着觉,直到踏上回家的路,心还未平静下来。
  大家一定熟悉“回娘家”这支歌,我们当时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旅行袋是通用的,谁回家谁用。一袋绿豆,一袋红小豆,一袋葵花子,一桶豆油(哈尔滨知青还背整袋面粉回家,当时家里还吃杂粮),外加两只野鸡和老乡送的土产。现在想来当时这么多、这么沉的东西怎么拿得动?原来是回家的力量大迸发,只想着快点见到父母,已不觉得累了。
  车上的情景和现在民工大返乡的拥挤情况差不多。因为东北的知青太多,光兵团就有好几个师,外加插队落户的、农场的,差不多都挤在冬季回家。返乡规模之大令人咋舌。火车厢里所有的空间都挤满了人,三个人的椅子挤了五、六个人,沿路还不断有人上车。记得到了一个站我和一个知青下车为大家买点吃的,等我们上车,车上已挤满了新上车的人,更可怕的是身后还在不断有人上车,已走不到原来位子那儿了,我们两个人举着食物放都放不下来,足足举了三、四个小时,胳膊也不觉得酸,因为大家挤的水泄不通,胳膊似被人托着,直到到了一个大站,有人下车,车厢里稍有松动,我们才艰难地回道原座。
  整整三天三夜,脚背肿得像馒头,人睏的话都没力气说,总算踏上了上海的土地。唯一的想法就是赶紧回家,好好吃一顿,美美睡一觉,再向父母汇报。探亲假去掉路程时间就20天,那个忙啊,来看我的,我去看人家的;去买自己的和给人家带的东西。一眨眼功夫就到了回连队的时间。父母依依不舍,我也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但必须按时返回连队。回连队时又带了不少东西,一大瓶煎的咸带鱼、一袋大米,为熬粥还带了一个煤油炉,外加一点点心和给老职工带的东西,又是满载而回。
  写到这儿,我想大家该有视觉疲劳感了。那就暂告一段落吧!我仅写了一年的经历,向大家概括地介绍兵团的生活。据回兵团的知青讲,当地的老职工认为,当年的百万知青为边疆的生产建设做出了贡献,功不可没,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我们。有了这句话,对我们在那儿逝去的所有青春年华——值了!

[沈月妹]

其他体裁
工程二连年初三临屏联对汇编[工程二连]
17-01-31
《网上即时对联集锦》[工程二连知青]
17-01-14
工程二连除夕对联[刘长青]
16-02-08
迎春楹联(二)[工程二连众知青]
16-02-01
迎春楹联(一)[34团众知青]
16-02-01
《说说俺们好八连》(数来宝)[董宗萍]
15-01-11
电视剧《青年医生》观后感[刘光文]
15-01-03
在2013上海金秋聚会上的发言稿[蔡士杰]
13-11-21
在2013上海金秋聚会上的欢迎辞[何为民]
13-11-21
在2013上海金秋聚会上的祝酒词[陶根根]
13-11-08
在詹志人先生追悼会上的悼词[陶根根]
13-11-08
首页  |  综合信息  |  黑土情思  |  今日风采  |  友谊频道  |  文学作品  |  艺术创作  |  生活园地  |  858 情怀
服务热线:13488875508 E-mail:philipliu@126.com 网联:QQ-1735254379 QQ-1492956489
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4团知青志愿者委员会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279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6466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