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回忆录
大荒行草(之十七 )——在东北的最后两篇日记[李连友]
15-03-02
大荒行草(之十六 )——尽管不是打击[李连友]
15-03-02
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五)[沈月妹]
15-02-16
大荒行草(之十五 )——不再是打击了[李连友]
15-02-16
大荒行草(之十四)——货运场灯光刺眼[李连友]
15-02-16
大荒行草(之十三)——酣醇香洌的热酒[李连友]
15-02-12
大荒行草(之十二)——难忘音容[李连友]
15-02-12
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四)[沈月妹]
15-02-11
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三 )[沈月妹]
15-02-11
大荒行草(之十一)——家书一则[李连友]
15-02-03
大荒行草(之十)——心画的月夜[李连友]
15-02-03
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二)[沈月妹]
15-02-03
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一)[沈月妹]
15-01-31
大荒行草(之九)——荒唐愚笨的事[李连友]
15-01-27
大荒行草(之八)——艰难的秋收[李连友]
15-01-27
大荒行草(之七)——学做庄稼好手[李连友]
15-01-23
大荒行草(之六)——野猪的故事[李连友]
15-01-22
大荒行草(之五)——与狼遭遇[李连友]
15-01-16
大荒行草(之四)——万里昨日已沧桑[李连友]
15-01-16
大荒行草(之三)——惊梦回萦[李连友]
15-01-11
大荒行草(之二)——恋恋不舍离京去[李连友]
15-01-08
能赶马车的女生[拜紫鸾]
13-11-19
捞粥记[蔡小俊]
13-10-06
小红马和大傻瓜[刘长青]
13-09-26
往事的印记 [夏积民]
13-07-02
窑厂百日[蔡小俊]
11-02-26
夜宿完达山[蔡小俊]
11-02-26
与狼同行[蔡小俊]
11-02-26
月亮宝石[蔡小俊]
11-02-26
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二)
2015-02-03

作者:四连 沈月妹

               第五节 训练

  稍事休息后,我们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军训。虽然班、排的组织形式还未成立,但连队的领导框架已经形成。他们都是转业军官,对部队的一套特别熟悉。当然军训的对象不仅是我们知青,还有当地的适龄青年,由连长、副连长各自带队,把大家分成几个组。因为马路上车辆稀少,各个组就在马路上排开了队伍,像部队新兵连一样,开始了“一、二、一、左转、右转、后转”的军训生活。
  开始几天很新鲜,抬腿甩手还真象那么一回事。但时间一长就腿疼胳臂酸,步伐沉重了许多,也不那么整齐了。当时还在持续文化大革命“斗私批修”阶段,况且苏修就在我们乌苏里江的对面(袅袅炊烟一目了然),这是活生生的教育。大家狠狠地斗私批修,学习毛主席“下定决心”“世界是你们的”等语录,高喊“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口号,我们肩负重担,决不能懈怠!最终让我们咬牙坚持了下来,队伍整齐,精神飒爽,真的和正规部队新兵连的训练差不多。
  随着天津、哈尔滨等城市的知青一批批到达,我们的队伍不断在扩大,不能再按地域来分了,于是先成立了班组,为了便于活动,男女不混搭。班长推荐产生,三个月后再在优秀班干部中产生并任命排长。我被推荐当上了班长,负责班里的日常事务。吃饭前背毛主席语录,饭后组织训练、学习,晚上还要跳“忠字舞”,生活真是丰富多彩!
  当时还有一项最隆重的活动,只要是毛主席最新语录下来,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全连立即集合赴团部搞庆祝,台上发言,台下口号呼应,真可谓人人热血沸腾。第二天就要组织深入学习,互相交流提高,然后人人都要写心得体会,领会深的还要大会发言,并张贴在连部的宣传橱窗里。现在回想起来“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十七、八岁的我们对毛主席的指示的学习和执行近乎疯狂。
  我们到达连队的时候,正赶上麦收及大豆、玉米的后期管理。因为师部通知:知青到连队后,不能马上参加劳动,要先军训、学习,熟悉连队的各方面情况,然后再边学习边劳动。经过了十多天的休整,终于要担起建设边疆的重任了,怀着对黑龙江神秘沃土的一种向往,我们启程了!
               第六节 麦收

  我们到达边疆时,正赶上最繁忙的麦收季节,那一望无际的麦田,金色的麦穗随风摇摆,这时我才体会到什么是麦浪滚滚,南方那一小块麦田与之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因为地大,(我们连一般的地都在万亩左右)所以路远,我们都是坐连队装麦子的车到地里,以班为单位,一字排开,每人大概负责百米左右。收割都是用从苏联进口的大型收割机(音译“康拜因”),它是前面割麦,旁边出麦粒,后面吐麦秸,汽车则跟着收割机的麦粒管装麦子,装满了再换一辆。
  我们在百米里看麦子有否倒伏,有的话我们就用镰刀把它割下来放在边上等收割机来了把它们扔上收割板。如果没有倒伏则可随着收割机的圈圈往里挪动,百米的距离会越来越近。大家有的半躺在麦秸上,闻着阵阵的清香,看着天上的浮云自我陶醉着;有的则一起唱着歌,抒发着自己青春的激情。此时如遇到一大片倒伏的麦子,大家会一哄而上,眨眼功夫就割完了,等着收割机过来。
  中午,食堂炊事员送饭来,主食馒头,(花色很多,什么糖三角、肉花卷、豆沙包、肉包)一个菜(一般都是蔬菜炒肉片),再加一个汤。但晚上一般就是白馒头了,八个人一桌,吃完就走,洗刷都归食堂炊事员了。
  那是早上天亮就起床,先出操,然后回宿舍洗漱,排队到食堂吃早饭,接着坐车到地里,晚上回来已经八点多了。先吃晚饭,再打热水回来洗脸,稍事休息,除留一个人在宿舍烧炕外,其他全部到连部集合“晚点名”。所谓“晚点名”就是总结一天的工作情况,表扬好的指出不足,并安排明天的工作,一天终于过去了。麦收期间天天如此,光在地里就要十四、五个小时。即便这样,大家还是斗志昂扬,精神十足;队伍整齐,歌声嘹亮,“忠字舞”跳的齐刷刷!而且每次“晚点名”时,大家还要以班为单位啦啦唱,此起彼伏!真像毛主席语录说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我们要听毛主席的话,不管多累多苦,都要下定决心,排除万难,把边疆建设好!

               第七节 夜哨

  转眼到了10月底,又陆续来了几批知青,人员增加了不少,全团有十六个连队,因为地处乌苏里江边,与苏联隔江相望,因此编有2个真枪实弹的武装连,命名为边防团。我们练就在团部边上。共有五个排。我和我哥都被任命为排长,这意味着我们将全部褪去学生味,成为名副其实的既能下地又能拿枪的兵团战士。
  刚组建的班排工作很多,首先是确定正副班长,然后是选出团小组长,还要推选文艺骨干,以便在连部甚至团部大会上拿出自己的节目,以显示我们年轻人的风采。这些还不算难,难的在后头,那就是夜里的站岗放哨。当时,中苏关系日趋紧张,夜里从乌苏里江对岸发射的信号弹,虽不像焰火那样璀璨,但一发接一发,有时几颗一起发,场面也够壮观的。这倒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的重点是要提高警惕,及时发现我们这边有没有遥相呼应的信号弹。如果有,也就是发现了安插在我们身边的苏修特务。为了履行保卫边疆的职责,从晚上8点开始到次日早上5点,我们两人一组,每组一小时站岗放哨,排长则需抽检站岗情况,抽检的对象是其他排的,防止内部作弊。虽说站岗只有一个小时,但夜里的寒冷,野外的狼嚎,对岸的信号弹,远处森林里传来的怪声,还有脚边突然蹿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都给漆黑的夜增加了不少的恐怖,每个人的神经都高度紧张,一个小时也觉得很漫长。

               第八节 蔬菜

  麦收结束不久,就进入了紧张的蔬菜水果收获季节。东北因气候原因,蔬菜水果的生长期很短,一个多月的菠菜可长得一米多高,其他属于南方的蔬菜品种都有,但最多也只能吃一个多月,它们就都枯黄了。所以有蔬菜的日子我们就以蔬菜为主,肉食为辅,因为漫长的冬季从9月下旬下雪开始,要持续到来年的5月份化冻,我们所吃的蔬菜就是三样:土豆、青萝卜、大白菜,以及大白菜衍生出来的酸白菜,而这三样菜必须放在地窖里,否则全部要冻坏。整个冬天常规的工作之一就是进地窖经常翻动整理,不断把坏的挑出来扔掉。
  说起挖土豆和萝卜、拔大白菜的农活,还真让人留恋那些真正的绿色农产品。当时第一次在地里看见那些近半斤1个的圆土豆,三斤多的青萝卜和大棵的白菜,大家啧啧称奇,但更惊奇的还在后头。当地的老职工居然把挖出来的土豆,皮一削就当水果一样吃起来,我们看的目瞪口呆,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看见。他们让我们也吃,说特好吃,我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拿过来吃,老职工仍不断游说,又胆大的男青年削了一块放进嘴里,没想到他突然大叫:哎呀,太好吃了!于是大家你一个我一个,吃了一个不够两人再分一个,真是又甜又脆。后来收大白菜的时候,老职工又故伎重演,把外面的老皮削掉,一张一张吃起来,这次我们不用他们游说也像他们一样,一张一张吃起来,真的是甜津津的,水分很足。也许黑土地特别肥沃,不用施什么化肥,种出来的蔬菜就特别好吃,而现在买来的菜别说生吃,就是熟吃,在烧之前也得用清水侵泡。心里真的特别留恋东北的冬三样菜。
  我们一个连队种的东西很丰富,除了蔬菜外,还有小麦、大豆、玉米、红豆、绿豆、向日葵、西瓜等,西瓜最多也就长个2-3斤,天就凉了。说到西瓜,当地的风俗在种和给它除草的时候,脸上涂香粉和女同志来例假的一律不能进瓜地,据说进去的话,瓜藤要蔫,西瓜就不长了,这些情况女班长必须掌握好。
  因为当时我们有32元工资,除女同志交8元、男同志交12元伙食费外,其余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那是西瓜2分钱一斤,10个西瓜也就5毛钱左右,而向日葵带盘自剥的1分钱1斤,纯葵花籽2分钱1斤。而剥下来的葵花籽我们也是生吃的(晒干了就要炒着吃了),一点也没有生涩的味道。更有趣的是,当收西瓜和葵花籽时,我们还要进行比赛,在规定的时间里谁吃得多吃得快。
  由于东北的物产丰富,所以我们在探家的时候大包小包的去挤火车,和现在的民工回家差不多。左肩一袋红豆,右肩一袋绿豆,左手一袋葵花子,右手一桶大豆油,运气好,还能带回两只野鸡。这些东西压得我们路都快走不动了,但带着自己的劳动所得向父母汇报、和亲人团聚,心情是特别的高兴和激动的。

[沈月妹]

首页  |  综合信息  |  黑土情思  |  今日风采  |  友谊频道  |  文学作品  |  艺术创作  |  生活园地  |  858 情怀
服务热线:13488875508 E-mail:philipliu@126.com 网联:QQ-1735254379 QQ-1492956489
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4团知青志愿者委员会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279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6466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