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难忘岁月——回忆录(节选)(一)
2015-10-25

作者:八五八农场老兵 高诗钢

                  上山下乡掀高潮

  1958年春,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当时,我所在的第七航空预备学校已经没有学员了,学校由于裁军、节省国家开支而被撤消。领导号召工作人员上山下乡,到北大荒去,屯垦戍边,开发边疆,并进行了深入的动员。在动员时,如实介绍了北大荒的艰苦情况,讲清了北大荒是一大片已沉睡千年的黑土地,人烟稀少,野兽成群,一片荒凉。那里冬天气候寒冷,最冷时达到摄氏零下三十多度,其它季节,咬人的蚊子、小咬特别多。去那里,没有房子住,要自己动手盖,开头只能住帐篷、窝棚。吃的粮食,在自己没有生产出来时,由地方供应,有什么供应什么,多半是粗粮。那个地方需要很多人去开发它,但去那里是要吃苦的。谁愿意去吃苦,到艰苦的环境去锻炼自己,就自愿报名去。不愿意去的,有实际困难不能去的,可以不去,不强求任何人去。
  听了领导的动员,特别是看了甘祖昌将军回乡务农的感人事迹后,深受教育和启发,决心响应号召,到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想到自己现在还是一个离开家门到校门,离开校门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没有得到火热的实际斗争的锻炼,没有经受艰苦环境的磨练,更没有经受战争的生死考验,头脑中还有一些非无产阶级的意识,需要在艰苦的实际斗争中去洗刷。刚参军时,本想上前线去接受战火的洗礼和考验,但被分配到空军部门,“抗美援朝不过江”,上不了前线,当了几年和平兵。现在到北大荒艰苦环境中去务农,正好是给自己补课,磨练意志的好机会。
  4月初,我的未婚妻蒋必英的妈妈从上海来到给我们送行。政治部马澄清主任见到后,对她说:“蒋必英是独生女,本来是可以不去北大荒的,我们在动员的时候已经讲过。这次走得远了,你身边没有人,有了困难怎么办呢?你如果不愿意她走,她就可以留下来不去。”妈妈说:“年轻人要求进步,是好事,我大力支持,怎么能阻拦她呢?这次有那么多部队的老同志一起去,我很放心。”
  4月5日上午,我从信阳人民医院体检回来,陈主任对我说:“我已经和蒋必英谈了一个多小时,她只同意办理一下结婚手续,不愿意现在就结婚,结婚等到了北大荒以后适当时机再办。下午,你和她先到政府办理结婚登记,别的事你就不用管了。”当时他就安排政教系的同志收拾布置新房买东西了。下午我和必英去办理结婚登记,开头她还不大想去。她妈妈说:“领导和同志们这样热情关心、支持你,你怎么还不去呢?”这时她才同我一起去政府登记结婚,领回了结婚证。在路上我终于说服了她同意在离开部队前举行婚礼。我们登记好了回家时,同志们正忙着写对联,布置新房。4月5日晚上,由老战友陈隆榆主持在政治部会议室举行了婚礼。婚礼像茶话会一样简朴,但很热闹,去的人把会议室都挤满了。他们准备了一块红绸布,上面画了两颗心,参加婚礼的人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把整个绸布签满了。领导和同志们这样热情关心和支持,使我深深感受到了革命大家庭的温暖。
  动员报名去大荒,非常顺利,98%以上的同志都报了名。4月15日开大会,宣布批准去北大荒140多人的名单,给每人戴上光荣花,拍了欢送去北大荒战友的大照片。政教系被批准去北大荒的,除了我,还有李锐球、陈隆榆、陈伯强、王更生、赖子新、彭正明等同志。
  1958年4月17日,七预校被批准去北大荒的140多个同志告别培养我们成长的领导和多年相处的亲密战友,离开部队奔赴北大荒。这一天是最值得纪念和回忆的。上午十时左右,红色的彩车,载着我们去北大荒的140多个同志,在鞭炮声中开出营房,慢慢穿过从营房到火车站道路两边欢送我们的人群。彩车开出营房后,无数自行车和人群跟在后面欢送我们。火车开出之前,政治部马澄清主任上车厢亲自给我们送行、告别。火车开出前几分钟,欢送我们的同志们又在车站排队欢送我们。我从窗口把头伸出去,向同志们做最后告别。忽然,政教系陈主任从人群中走到我的车厢边,把手伸出来紧紧握住的手好久还舍不得松开。最后,他说:“到了目的地后给我写信呀!”他那样的热情,使我双目注视着他,火车开出后好久,我还不想把头从窗口缩回来。离情别绪,语言难以表达。火车开动了,“主任,多保重,再见!”“一路平安!再见!”“战友们,一路平安!再见!”

                  初到北大荒
  1958年4月17日,我们乘坐专列向北大荒前进,经过长春和哈尔滨时各停留了一两天,22日中午到达密山。密山是农垦局所在地,在这里决定把我们安排到乌苏里江畔的八五八农场吉祥分场落户。当时,从密山到虎林和东方红林场的铁路还没有修建,到八五八农场只能坐汽车去。我们在密山住了一个晚上,4月23日下午两点钟,我们坐汽车从密山出发去八五八农场。汽车是货车,没有棚挡风,人和行李挤在车上,汽车行走时,感觉很冷。由于走错了路耽误了一些时间,到八五八总场场部时已经是深夜一点多钟了。由于总场没有做食宿的准备,汽车继续前进,直接开到吉祥分场场部。这时已是24日早晨3点多了。由于在密山上车前后都没有吃晚饭,晚上一夜行车,没有休息,大家感到又饿又困,下了汽车就到分场食堂去吃饭。主食是玉米馇子饭,菜是咸萝卜条,虽然不对口味,还是吃下去了。吃过饭后,把行李搬到一大间用高粱秸新搭起的棚里,近二十对已婚夫妇都住在这个大棚里。
  行李搬好后,包括计家美在内的护送的三个同志返程回家,向我们告别。家美和我、必英握别时,哗哗地流出了热泪。
  4月25日天上下起雨来了。因为棚子是新盖的,屋顶是用高粱秸盖的,下雨时里面漏雨。有的同志为了防避漏雨,在自己的床铺上面又搭起小草棚来了。我和必英在床上面扯起雨布来挡雨,但雨布已经破烂不堪,雨下大了不起作用。于是就把铺盖搬到后面空草棚里去住。其他一些床铺漏雨的也搬去住了。后来我们向领导反映了这里的实际情况,领导也同意大家搬到那里去住。虽然草棚很简陋,床铺是用树枝搭起来的,地下很潮湿,脚踩下去,吱吱地响,但在床上铺上一层厚厚的草,睡下去倒觉得比较舒服,心里很满意。

[高诗钢]

首页  |  综合信息  |  黑土情思  |  今日风采  |  友谊频道  |  文学作品  |  艺术创作  |  生活园地  |  858 情怀
服务热线:13488875508 E-mail:philipliu@126.com 网联:QQ-1735254379 QQ-1492956489
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4团知青志愿者委员会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279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6466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