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难忘岁月——回忆录(节选)(四)
2015-10-26

作者:八五八农场老兵 高诗钢

                垡片种豆竞赛

  农场每个生产队一般有6至8台拖拉机。为了发挥机械的作用,按规定地化冻拖拉机可以下地作业后,除了机车保养维修外,白天夜晚都要工作。农垦部规定,各农场每开垦荒地一亩,国家投资15元;因此开春化冻后,各个生产队都开出了不少的荒地。开出来的荒地当年可不可以种植作物呢?有人作过试验。当年开出来的荒地,种小麦玉米都不行。因为种小麦玉米都要整地施肥,但当年开垦的荒地,草根没有烂,整地效果不好。而人工种植大豆,大豆有根瘤菌,能吸收空气中的氮作肥料,当年种当年收,而且产量不低。因此,荒地翻过来后,不整地,不施肥,直接在垡片上人工点种大豆,符合当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的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精神。点种大豆的工具是四、五寸长的菱形小铁铲。播种时一人两条垡片,左右脚各踩一条,颈上或腰间挂上一个种子袋,左手用小铲开一个小坑,右手立即放入三四颗大豆,再用左脚或右脚上前一步,把种上豆的土地压实。这种种豆的方法最累的是腰,因为腰一直是弓着的。
  吉祥分场领导为了调动大家劳动积极性,多快好省地及时播上大豆,决定开展 “垡片点种大豆”劳动竞赛;先在小组内个人之间竞赛,然后在小组之间竞赛。小组劳动竞赛结束之后,由队长、统计员、各小组一名代表组成评比小组,经检查质量符合标准的基础上,给成绩最好的小组授予一面红旗。红旗是流动的,第二天的竞赛,最好成绩被其他组夺走,红旗随着流动。吉祥分场举行过一次队与队之间的劳动竞赛。分场有八个生产队,每队选出三名播种能手参与竞赛。评委由分场及各队统计员共同组成,共评选出五名播种能手。当时名次及流动红旗的获得者难以记清,但是那种高昂的劳动热情和热烈的竞争场面,是永远不能忘怀的。

                抢收小麦

  因为气温比较低,北大荒的庄稼一年只能收获一次。玉米、大豆、高粱春天播种,秋天收割。冬天地层表面要冻结一米左右,因此冬小麦是不能播种的,种下去的种子都会冻死。北大荒只适合种春小麦,春小麦生长期短,春播夏收,可以机播机收。田间管理,只需喷药杀虫灭草,比较省事,因此在北大荒大面积播种春小麦是很合算的,一般各农场都大量播种。
  吉祥分场三队1958年春小麦播种也特别多,最大的一块麦地大概有五、千亩。八月上旬是小麦收割季节。收割小麦前,总场场长、书记来到三队,与职工一起下地劳动,了解生产及小麦收割准备情况。不久召开三队全体职工抢收小麦动员大会。书记说:“气象预报,三天之后会有连续、长期的阴雨天,我们要苦战三天把小麦收完……”动员报告后,所有收割机具和人力都安排到最大一块小麦地的两边突击抢收,一边用联合收割机收割,一边人工收割。总场的宣传车也开到人工突击收割地边,日夜宣传鼓动。个人收割比赛开始了,参赛人员在地头一字排开,一声令下,各人飞舞银镰,冲锋陷阵,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割在最前面的,勇猛直闯,紧跟在后的穷追猛冲。宣传车里的喇叭也喊起了快板:“磨快刀,加油干,麦收战场打前站。谁英雄,谁好汉,麦收战场比比看。……”吃过晚饭后,休息了一个小时,又连续苦战了。上半夜还能勉强坚持劳动,但由于白天竞赛过累,已经无力互相比武了。到了下半夜,大家感到腰弯着特别难受,有的人跪下来割麦,有的人蹲下来割。快到天亮时,由于又困又累,有的同志在地上睡着了。加上晚上在月光下干活看不清楚,割麦质量不好。这时领导才叫大家回家休息。吃过午饭后,才让大家继续割麦,
  第三天上午,由于发挥机器的作用,小麦基本割完,人工只是去返工收拾头天晚上割得质量不好的麦子。总地来看,连续苦干效果并不好。
  麦收完毕后,随书记专门来三队的青年科长李盛新同志找我谈话,让我提提对农场生产队的工作有什么意见,同志们来农场对领导有什么要求和意见。我提了以下几点:第一、安排生产劳动一定要劳逸结合,不要搞连续苦战的疲劳战术。疲劳战术是违背生理规律的蛮干,效果肯定不好。第二、领导一定要关心职工生活,不要一到农忙长时间不给大礼拜休息。每个人特别是已婚家庭总是有许多事情要处理,长期不休息,许多问题不好解决。第三、各级干部都要加强思想工作,注意工作方法。工作方法生硬,简单粗暴,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激化矛盾。第四、要安抚民心。这次大家是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来北大荒的,工资减少一点,生活艰苦大家都有思想准备。现在农场有困难,工资不能全发,有人说将来要取消工资当农民。如果真是这样,要传达文件,并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不是,是谣传就要辟谣。李科长把我的意见转达给领导后,到七月底来我家对我说:“你提的意见很好。说要取消工资待遇跟农民一样完全是谣传,你向其他人转达,不要相信。领导决定调你到总场工作组,你做做准备吧。”

                 赴开荒队工作

  在吉祥分场东南方向以外有一个分场,因为它在和平分场南边,故命名为“和平南分场”。这个分场面积很大,但只建立了三个生产队,大量荒地没有开垦出来。总场让吉祥分场组织开荒队去开荒。开春以前三队已经派出五台拖拉机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开荒点开垦荒地。但是那里问题很多,开荒进展缓慢,总是完不成任务。1958年9月初的一天下午,总场青年科李盛新科长到吉祥三队找到我说:“已经告诉过你,总场领导决定让你到总场工作组工作,具体任务是去吉祥三队开荒队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你在部队长期任政治理论教员,做这个工作应该没有问题。明天三队有一辆马车送东西到开荒队去,我们两个明天跟马车一起去,你把行李准备一下吧。”
  第二天早饭后我带上行李和老李随马车一道去吉祥开荒队。这个开荒队离吉祥分场有70华里,如果步行要走整整一天,我们的马车跑了五个多小时才到达。到达后随即观察了一下周围环境,随便找人聊了一会,感到开荒队确实条件太差,环境特别恶劣艰苦:第一,住的是低矮的帐篷,里面闷热、光线不好,咬人的蚊子小咬太多。第二,没有干净的水喝,帐篷周围没有池塘、小河和水井。附近的水泡子里虽然有水,但草根把水泡得颜色发黄,而水里生长了许多小虫,吃了很不卫生。后来在帐篷附近挖了一两米深的坑让地表水渗透过来,或积存雨水。但时间长了以后,蚊子仍在水面繁殖长出孑孓。第三,离家太远,往返时间太长,回家不方便,也吃不上新鲜疏菜。第四,机务人员劳动时间太长,过度劳累容易发生事故。按照8小时工作制,一台拖拉机最少也应配备6名机务人员,一天按三个班次倒换,每班次两人。但由于机务人员人手不够,每台拖拉机只配备4人,只能实行两班倒换,每个班次必须连续工作12甚至13小时。我和老李到开荒队后不久,发生了一起伤亡事故,原因之一就是工作时间过长。
  事故的经过是这样的:那天晚上,一台大型拖拉机斯大林100号打夜班开荒,农校农机班学员周绍军安排在这个班次见习开拖拉机。开到半夜,周对开车的车长说:“我要下去解大便,我下车后你们不要等我,继续前进开荒,等你们走一圈回来后我再上车。”车长继续开荒约半小时后不见周的人影,就停下来对后面的农具手说:“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还不见老周上来呢?我们找找吧。”在附近找时,听到有哼哼的呻吟声音。走近一看,只见老周躺在垡片上,嘴角流出鲜血,两人赶紧把老周抬到驾驶棚内,把拖拉机开到帐篷边,大声叫我“不好了,老周受伤了。”我听到叫声后,立即起来到驾驶棚,看到嘴角流血,知道伤严重。把老周抬到帐篷后,我叫车长以最快的速度开到最近的一个生产队找医生抢救。医生带上救急包,拖拉机又以最快速度开回帐篷时,老周已经停止呼吸了。事故发生后总场曾柯副场长立即来到开荒队,让我护送遗体到总场医院验伤。事后有人问我“你一个人陪死人在车上不害怕吗?”我笃信辩证唯物主义,不信鬼神。事故发生后,心情沉重,只希望把事故原因快点查明白,吸取教训,没有害怕鬼神的顾虑。验伤结果,死者前胸几根肋骨被打断,内脏受伤严重,出血过多致死。据有关专家分析,开荒的这台机车是苏联最新出产援助我们的大型拖拉机斯大林100号,马力大,速度快。一般机务人员上车前培训时都会讲明,在机车的作业线上是不许有人停留的,否则碰上了人,是有生命危险的。死者前胸肋骨被打断,说明周绍军同志下车解完大便后,很可能坐在刚翻过来的垡片上休息。由于工作时间长,过于劳累,休息时逐渐睡着了。晚上车灯光线不是很强,而且翻过垡片土块颜色与周身穿的军服相近,不易分辨。机车以三速或四速前进时,犁壁延长板在前胸刮过,使内脏严重受伤出血过多身亡。此次事故的教训是:第一、在机车的作业线上绝对不允许有人停留。第二、机车上的人从车上下来后,不要怕耽误时间,人留下,车先走;一定要车停下,等把事办完人上车了再走。第三、劳动不能过累,劳动时间不能过长。如果当时不是劳累过度,而是精力充足,看到机车过来,一定会招呼机车停下上车,不会造成事故。
  李盛新同志和我经过和机务人员、党团员交谈,了解到开荒队存在着“四多一少”,“四多”就是要求回家的多,吵架的多,病号多,机车事故多;“一少”就是任务完成少。造成“四多一少”的基本原因,一是开荒队政治思想工作薄弱,二是开荒的组织、计划差。
  针对以上两方面的问题,经过研究我们决定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实施科学的管理,搞好开荒的组织、计划工作。

[高诗钢]

首页  |  综合信息  |  黑土情思  |  今日风采  |  友谊频道  |  文学作品  |  艺术创作  |  生活园地  |  858 情怀
服务热线:13488875508 E-mail:philipliu@126.com 网联:QQ-1735254379 QQ-1492956489
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4团知青志愿者委员会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279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6466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