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校友、战友、荒友曹德麟同志
2015-11-28

作者:八五八农场 陆文灏

  时光流逝。今年是我和曹德麟同志考入华东军大60周年,亦是华东军政大学校庆60周年,但曹德麟同志却已经离开我们十年了!悠悠岁月东逝水,流不走的是活在人们心中的记忆。
  华东军大预科毕业以后,曹德麟同志分配到了军大文艺系导演专业学习,我分配到政教班学习。当时都住在中山门内的半山园,政教班在大院的路东,文艺系在路西。1955年中央军委决定组建预备师,曹德麟同志调到了商丘预备六师政治部文化科,而我亦调到了预六师政治部宣传科。办公在一个院子里,住房又是同一座房子的两隔壁,加上又是老乡,关系就更加亲密起来。
  老曹比我大两岁,他看起来比我成熟多了,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主要抓部队的文化工作,重点是搞好师部的文化娱乐活动。我当时是师部机关的团支部副书记,对老曹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都是积极配合。因此,师部周末的文化生活特别丰富多彩,每到周末乐曲悠扬,舞步翩翩。
  记得1957年11月,为纪念苏联十月革命40周年,师部隆重举办了大型图片展;并以团支部为核心,排演了抗日地下斗争话剧《平原枪声》,老曹同志都是主力。他带领大家在俱乐部精心布置展览,在上演的话剧中,他因为在华东军大文艺系学过导演,所以又担当起了导演和剧中的一个重要反派角色。演出非常精彩,获得很大成功,场场爆满。因为当时商丘城里只演豫剧,当地群众还没有见过话剧,真是一炮打响。这些都与曹德麟同志这位导演的认真负责精神和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
  1958年3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我们预备六师全师集体转业,跟随王震将军开赴北大荒,屯垦戍边,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同年四月师部的专列开到了黑龙江省密山车站。由于师部所带的辎重较多,不能马上运到我们要去的虎林八五八农场,所以师部又指派我和曹德麟、白敬元、刘厚甫等人,在密山火车站搭起帐篷,看护这些装着档案文件的箱子,并随时负责装车运回八五八农场场部。58年4月20日最后一批物资运完,我们来到了八五八农场总场部。随后,老曹分配在场部办公室,我分配在场部工副业科,从此开始了漫长的艰苦的军垦生活。
我和曹德麟同志,先是华东军政大学的校友,以后成了预备六师的战友,最终又成了开发建设北大荒的“荒友”。
  老曹对待工作,一向认真负责,踏踏实实。他待人热情,真诚大度,又善于交际,因此在他新婚后不久,就被总场调到了虎林,担任了八五八农场的驻站员,负责农场和农垦局及县里各个有关单位的协调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他工作得非常出色,保证了农场开荒的机械、油料和大批转业官兵生活必需品的筹措和供应工作,为王震部长当时提出的边开荒、边生产、边建设的“五边”方针提供了后勤保障。我们当时都戏称他是八五八农场驻虎林“大使”,叫他“曹大使”。
  58年8月,我爱人孙佩弦从常熟元和小学奉调来八五八农场。当时火车只通到密山,到虎林还要转农垦局自己的小火车。我和孙善文同志在密山接到佩弦以后,24日回到虎林,而老曹已在虎林车站迎接我们了。他在接到我们以后,热情地帮助安排好了食宿,并在第二天领我们去虎林镇民政科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并安排车子送我们回到了八五八总场。
8月27日是个假日,老曹又从虎林回到了八五八农场,为我们主持了婚礼。当时婚礼在总场部会议室举行,非常简朴,只有糖果茶水,但却也欢快热闹,挤满了一屋的人。主婚人是我们科长周文明,而老曹当了司仪,把会场气氛搞得十分热闹,谱就了一首红色恋歌。新房就是我们科的办公室。为了祝贺我们新婚,老曹同志还在他家里亲自主厨,烧了好几个他的拿手菜,请我们科里和几个好友,举行了一次特定年代里革命情侣的婚宴。
  1958年11月份,总场党委决定实行“掺沙子”,因为当时总场科室干部大部分是原预六师师直机关的干部。因此,我和老曹就一起“掺”到了八五八农场和平分场四队,到生产第一线去当了农工。在华东军政大学本科、预科接受的人民军队的传统教育,再加上在部队几年的锻炼,已养成了我们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的习惯,我们一共四家来到了和平分场四队。
  四队是小穆棱河南新建的一个垦荒点,当时房子也盖得不多。我们到达以后,四家人却只有三间房,这把队里的领导难住了。因为另外二户都带有老人,必须一家一间。最后老曹提出来,我们两家没有老人,就我们两家合住一铺炕吧。所谓一间房,其实很小,只有三米开阔,两家人住一铺炕只能在中间用箱子、布帘隔开,一家一米五左右。老曹家住炕头,我们家住炕尾。房子其实是茅草房,在大地上冻前不久刚盖好。墙是用大小叶樟草和着稀泥编起来,再在两边用泥一糊就成了墙,厚度仅有15公分左右。东北的寒冬,气温要冷到零下20至30度,这薄薄的“拉哈墙”是挡不住刺骨的寒风的。
  由于天气寒冷,晚上烧了火炕、火墙,屋里有了些暖气。但第二天早上起床,发现我们的大头鞋却冻在了地上,要用斧子敲打下来才能穿到脚上。且这么小的屋,四个人同时起床洗漱,人都转不过来,在老曹开朗性格的带动下,条件虽艰苦,但我们仍持嘻嘻哈哈的乐观情绪。去食堂吃早饭,打了一碗苞米面糊糊,拿上一块冒着热气的苞米面饼子,就吃起来了。看上去苞米面饼子冒着热气,但咬上去里面却是冰茬。因为实在太冷了,零下二十多度,刚化开十来度的面饼子就会冒热气。我们只能喝完糊糊,拿上冻饼子就去上工了。
  当时的劳动主要是积肥和挖排水渠道,为来年春耕生产做准备,争取第二年的好收成。真是地冻三尺哪!洋镐刨在冻土上,一刨一个小坑印,要刨十几镐才能刨下一块土来。那时我们都是二十来岁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革命热情很高。我们互相激励,干活不怕艰苦,即使双手磨出了血泡,亦从不叫苦,不下火线,仍昼夜坚持在凛冽寒风的野地里劳动着。
  我们在一个屋的一铺小炕上,住了大约一个月。队里腾出一间屋,让老曹搬到了那边。不久,老曹又被总场抽调了回去。在他离开了农场驻虎林办事处的这段时间,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总场又决定调他回去,官复原职,又当上了八五八农场驻虎林的“大使”。而我亦在生产队劳动锻炼一年以后,调到了虎林,在牡丹江农垦局经销处工作,同老曹同在县城,又可以经常见面了。
  曹德麟同志几十年来,保持着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共产党员的本色,工作中一贯积极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努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所以他很受组织上的重视。当垦区要开展农场文化艺术活动的时候,他又被调去农场文工队,担任了队长和导演,把先进文艺送到各个生产队,丰富农工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以后他又被调到农场办公室,担任招待所所长和办公室副主任。他待人热情,办事周到细致,而且从不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有老战友看望他时,需要在招待所用餐,都是他自己付款 加餐,从不沾公家一点便宜。每有劳动任务的时候,他从不以自己是领导,只派工不干活。每每是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因此他在单位里有极好的威望。十年动乱期间,他又被第二次下放到五连第一线劳动。但他从无怨言,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能上能下,积极劳动,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光明磊落的本质。文革结束以后,他又被委以重任,恢复农场工会的组建工作。他的足迹踏遍了每一个生产队,四处奔波辛勤工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完成了农场工会的组建任务。随后他又担任了八五八农场劳动服务公司党支部书记,全心全意为农场的生产建设服务。曹德麟同志他在每一个岗位上,都是一心为了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表现出了“军大人”的光荣传统。他的子女在回忆他的文章中写道:“爸爸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更是精彩的一生!”
  老曹同志很重视对孩子们的教育。他既是慈父又是严师,他用自身的表现为孩子们做出了表率,影响着孩子们健康成长。老曹的家乡苏州,是风光明媚的江南鱼米之乡。他虽然热爱故乡,但更热爱献身了大半辈子的军垦事业。他一向勤勉敬业,他教育孩子们要热爱农垦事业,他的三个子女至今仍兢兢业业、不怕苦、不怕累地战斗在北大荒的农垦战线上。没有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如今都已担当了重要领导职务。他们都为曹德麟同志献身农垦事业而感到无比骄傲,决心要继承父辈遗志,在农垦事业上继续贡献他们的力量!
  1974年9月,我奉调去安徽工作。老曹知道我要离开垦区以后,约了白敬元同志从农场赶到我家,来帮我收拾行李、捆绑箱笼,并在我们住的房前摄影留念,表达了多年老战友的关心和友谊,使人感动!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的离别,竟是我们俩的永别。此后几十年,我们虽互通音信,但均未能见上一面,成为我终身的遗憾!
  2008年7月,虎林市委、市政府举办了“风雨同舟五十年,弘扬北大荒精神”的活动,邀请全国二十多位军垦老战士到虎林参加纪念军垦五十周年的活动。接信后,我们无法抑制心中翻腾的思绪。虎林,我们最好的岁月在这里度过,人生最好的回忆也都留在这里,怎么不想回来?我和老伴作为58年复转官兵的代表,从南隅深圳飞赴北疆,回到了阔别34年的第二故乡——虎林。虎林的变革,我感同身受。在参加完市里举办的活动以后,我和当年预备六师的王进、吴震、章增基三位老战友,赶赴八五八农场,访问了曹德麟同志的家。老曹爱人张文葆和他的三个子女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参观了他们的新家以后,就立刻驱车前往乌苏里江畔的通化,追恩思远,老曹就安卧在江边青翠的绿树从中。我们在他的墓前举行了祭奠仪式,敬献了大花圈。鲜花散发出缕缕清香,寄托对战友无限敬仰和无尽怀念,并深情地向他的墓碑肃立三鞠躬。在肃穆的气氛中,怀念这位受人尊重的老校友、老战友、老荒友。
  光阴荏苒,历史已越走越远,但记忆之门始终也不曾关闭。回忆起当年在一起度过的时日和点滴往事,真是情谊深长、感慨万千!在墓前我们和他的三个子女在一起摄影留作永恒的纪念!曹德麟同志,您安息吧!
  曹德麟同志为军垦事业献出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最后又长眠在乌苏里江边那片肥沃的黑土地上。而他的子孙们,又继承了他的遗志,继续献身在北大荒的建设事业中。他们都是“军大人”的好后代!在黑龙江省城哈尔滨的“北大荒纪念馆”里,有一块显眼的献身榜,上面写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而曹德麟同志的名字,就在这块献身榜上闪闪发光,千秋万代,永世流芳!

   写于2009年5月

[陆文灏]

首页  |  综合信息  |  黑土情思  |  今日风采  |  友谊频道  |  文学作品  |  艺术创作  |  生活园地  |  858 情怀
服务热线:13488875508 E-mail:philipliu@126.com 网联:QQ-1735254379 QQ-1492956489
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4团知青志愿者委员会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279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64664-7号